《华夏酒报》的旧闻,都定格了中国酒业的新闻

作者:华夏酒报 更新时间:2022-09-05 05:22 阅读:679

《华夏酒报》的旧闻,都定格了中国酒业的新闻


2005年,被媒体戏称为“中国酒业的改制元年”,资本、并购、变革和创新成为“改制元年”的四大关键词。众多改制后的企业,由此为起点,重新出发。


2005年,对《华夏酒报》来说,也是破茧成蝶的一年。


经过16年的发展和酝酿,2005年9月18日,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华夏酒报》全新改版,由对开4版改为4开16版,提出以“权威、专业、公信力”为品牌内涵,坚持“评述市场热点,解析行业政策,提供信息服务,引导消费潮流”的办报宗旨,承诺“要做负责任的媒体”,致力于将《华夏酒报》打造成“中国酒业市场风向标”。


全新改版,勇立潮头


据2005年9月23日《华夏酒报着新装拓新路》报道,9月22日,《华夏酒报》全新改版新闻发布会暨全国通联工作会议召开。


会上,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即现在的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掷地有声,称赞新版《华夏酒报》更适应我国酒业发展的新形势,更能推动酒业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时任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刘员对《华夏酒报》贴近流通领域的办报思想表示支持。他表示,重新定位的《华夏酒报》对酒类流通领域的变革、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2005年10月11日,全国秋季糖酒交易会在山东济南召开,这场有着“酒业晴雨表”之称的“天下第一盛会”也迎来50届华诞。为此,从10月6日至10月12日,《华夏酒报》派出20多名记者奔赴糖酒会现场采访,以改版后的全新面孔出击济南全国秋季糖酒会。彩色印刷的《华夏酒报·糖酒会特刊》每天一期,以快速、鲜活和强劲冲击力的新闻报道,在济南糖酒会上刮起了一股《华夏酒报》旋风,成为盛会的一道靓丽风景。


据2005年10月7日《华夏酒报受参会商追捧》一文记载,《华夏酒报·糖酒会特刊》第一期一面市,就受到参加济南糖酒会的广大参展商的青睐,成为本届糖酒会上最受欢迎的媒体。截至记者当日发稿时止,已经有50多位参会代表拨通本报糖酒会热线进行咨询。


根据2005年10月14日《华夏酒报糖酒会赢得满堂彩》报道,济南糖酒会期间,《华夏酒报》每天10多万份的派发量,准时出现在济南市的主要宾馆、酒店、报摊、商超以及会展中心内。时任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办公室主任何继红表示,改版后的《华夏酒报》显示出全新的魅力,对糖酒会的报道及时、准确,并对各种现象进行了客观分析和总结,引领参会各方积极、健康、有序的交易,起到了主流媒体的作用。此后,每届糖酒会《华夏酒报》都重磅推出《华夏酒报·糖酒会特刊》,一直延续至今。


改版后的《华夏酒报》从行业性专业报转为行业性商报,从主要面向生产领域转为同时面向流通领域,从主要报道企业工作、生产技术转为主要提供政策、法规和商业信息服务。2005年,《华夏酒报》通过全新的办报理念、版面内容及运行机制得到了全国酒行业的普遍认可和高度关注。


新规出台,正本清源


2005年,我国酒类行业的突出特征为行业规范程度不断加强,从生产环节到流通领域,从内在质量到外部包装,酒类管理初步实现了“有规可依”“有规必依”,中国酒业拉开了由“大乱”走向“大治”的序幕。


近几年,伴随着白酒市场的高速发展,行业乱象丛生。一些低质白酒摇身变成了“纯粮酿造”的高档白酒,真正的“纯粮”酿造白酒却受到巨大冲击。为扶优限劣,引导白酒良性消费。2005年5月13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颁布了《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据《华夏酒报》5月18日报道,通过此《规范》,将在全国加强白酒企业生产经营纯粮固态发酵白酒产品自律性管理,开展行业服务,进行行业监督、检查和协调。该《规范》的出台,引发了白酒行业的一场“地震”,这是白酒行业第一个自律性生产工艺技术规范。


2005年9月1日,商务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实施了《食品质量认证实施规则——酒类》,这也是我国政府颁布的第一部酿酒行业认证规范。相对于《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规范》,《食品质量认证实施规则——酒类》的“强制性”味道比较重。2005年10月14日,《“食品质量认证实施规则——酒类”发布》一文指出,酒类认证细则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酒类产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问题。业内普遍认为,质量等级认证工作的全面启动,将为中国酿酒行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质量问题有了“法规保障”,那么“过度包装”的问题怎么解决?2005年10月1日,国家强制性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正式实施,有效地杜绝了食品乱包乱装、乱标乱签现象。


相对酒类生产领域的“一定之规”,酒类流通领域却显得纷繁芜杂,严重影响了消费者饮酒安全,疏导已成为酒类流通的当务之急。


2005年7月1日,商务部发布实施了《酒类商品批发经营管理规范》《酒类商品零售经营管理规范》两项行业标准,进一步提高了酒类经营的门槛。两个《规范》的发布,严格规定了酒类商品经营者从事酒类商品交易活动应具备的经营条件,推动酒类流通的现代化。但《规范》是商务部“推荐实施”,没有真正上升到法律的高度,2005年11月7日,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出台将“依法治酒”提上了议程。虽然只是一个过渡性酒类管理法规,但却加快了酒类流通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迈进的步伐。


此外,2005年国家实施了中国葡萄酒A级产品认定、露酒GMP的强制认定,制定了黄酒淡爽型行业标准,以及白酒、啤酒、葡萄酒等食品类产品列入市场准入管理制度(QS)等,这些政策标准规定对我国酒类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国酒业在生产、市场、技术创新、环保等方面,不断走向规范、有序、健康、安全的轨道。


资本鏖战, 变革创新


新规出台,使酒业发展越来越规范,但酒企的资本大战仍然硝烟未尽。新年伊始,一场围绕葡萄酒行业的引资大战一触即发。


据2005年2月4日《王朝能否玩转资本魔方》报道,1月26日,中法合资的王朝葡萄酒公司终于在香港成功分体上市。谋划已久的王朝葡萄酒海外融资战略胜利实现,打响了新年葡萄酒行业融资的第一炮。


在此背景下,2005年2月1日,沈阳市政府金融办公室传来消息,沈阳市18户企业正在积极筹备到海外融资,其中就有东北葡萄酒业新贵辽宁亚洲红集团。


同月,葡萄酒巨头张裕集团的资本改制也取得阶段性进展——烟台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张裕集团33%的国有产权转让给意大利意利瓦公司。三月后的5月18日,世界银行下属私营部门投资机构国际金融公司(简称IFC)宣布向张裕集团注资1760万美元(约人民币1.45亿元)。据《华夏酒报》2005年5月25日记载,IFC从烟台市国资委购买了张裕集团10%的股权,加上现有管理层和员工持有45%的股权,意利瓦公司拥有33%的股权,三个股本相互制衡。至此,备受瞩目的张裕股权改制也随之落幕,张裕由国有全资控股转变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10月上旬,张裕集团股权改制方案获得国资委等有关部委的批准。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说,方案获批仅仅是百年张裕改制的开始,张裕集团未来将面临更多新的考验。


除了葡萄酒,白酒业多家企业如文王、迎驾、口子、皖酒、明光等也相继完成了各自的改制历程。2005年4月8日,宁城老窖传来“利好消息”。北京市顺义大龙城乡建设开发总公司将旗下的三股优良资产全部注入宁城老窖,成功借壳上市。


不仅如此,改制也成为鲁酒崛起的助推器。2005年初,鲁酒产量8年来首次实现正增长。以生力源、趵突泉为代表的高档鲁酒走出了品牌之路。此外,除了兰陵、景芝正在运作改制外,国有资产已基本从鲁酒的白酒行业退出。


对酒企而言,资本、并购、变革、创新都是“双刃剑”。但毫无疑问,他们对改制带来的“新生”的渴望却很强烈,翻看2005年的《华夏酒报》,资本鏖战酒业的新闻随处可见。


《华夏酒报》的旧闻,都定格了中国酒业的新闻


END


《华夏酒报》的旧闻,都定格了中国酒业的新闻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