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朝开通了丝绸之路以来,近两千年时间里,丝绸之路成了中国与西方各国交流的通道。从长安向西而行,丝绸之路上有两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敦煌和凤翔。
史料记载:出身于河东裴氏西眷房的隋代将领裴矩曾查访西域的风俗、山川、服装、物产、典章制度等情况,撰写《西域图记》三篇。《西域图记》序言中详细记载了当时通往西域的三条道路,是我国史书中最早、最系统地对丝绸之路的记载, 裴矩还写到“总溱敦煌,是其咽喉之地”,说明当时的敦煌在中西交通贸易上所处的枢纽地位。
而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中心考察,丝绸之路的主干道路洲渭谷道和长安—雍城—陇州道,及支线便道凤翔—平凉道、凤翔—灵台道,均经过凤翔。
敦煌文化艺术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在历史长河和世界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季羡林先生就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
敦煌有点远,我们没有办法亲身去敦煌穿越千年,一睹敦煌艺术的风采。怎么办呢?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转变,各地博物馆和机构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陆续恢复开放。春节前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大盛敦煌艺术大展”,也终于在5月7日重开。既如此,倒不如先从展览看起,近距离感受敦煌大美艺术,将千年精彩文化尽收眼底。
史料还有记载:当年,裴炬把《西域图记》呈现给隋炀帝,引起了隋炀帝的极大兴趣。经过精心的准备后,“帝(隋炀帝)于是慨然慕秦皇、汉武之功,甘心将通西域”。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率大批军队、文武百官、宫廷后妃、僧尼道士及乐舞百戏计几十万人从京都出发,沿渭水西行,过扶风,越陇山,到天水郡……一路西行到达张掖,并在途中征伐吐谷浑,开办“万国博览会”。
而隋炀帝西巡所经扶风,正是如今的陕西凤翔县。文章开头就提到,凤翔同样也是汉唐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凤翔古称雍州,相传西周时,“凤凰集于岐山,飞鸣过雍”,唐代时遂以此改名为凤翔。敦煌有风靡世界的莫高窟文化艺术,凤翔自古有佳酿,凤翔佳酿尤以西凤酒著称。相传西凤酒始于殷商,盛于唐宋,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四大名酒之一,号称“酒中凤凰”。其中的“红西凤”以其绵甜顺口,更是西凤酒中的极品。
时隔几十年,同样出身于“河东裴氏”,房支西眷房的吏部侍郎裴行俭,奉唐高宗之命沿丝绸之路送波斯王子回国。途径凤翔柳林镇时,正值阳春三月,看见路旁的蜂蝶纷纷坠地,惊奇之下,让人查访,才得知是新开的一坛窖藏陈酒的香味所致,裴行俭因此即兴吟诗道:“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裴行俭回朝后将柳林酒献给唐高宗,柳林酒从此被列为御酒,誉满天下。柳林酒就是西凤酒的前身。
对发展凤翔酒业贡献最大者,当属苏轼。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年仅26岁的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从此踏上仕途。针对凤翔酒业存在的问题,苏轼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凤翔酒业的措施。他将具体方案“具录于府”, 还在《上韩魏公论场务书》中提出:“凤翔、京兆郡者,陕西之囊囊也”,“失之酒课,而偿之以税昔缗”。帝准奏,改变了在凤翔酒业上官府尽收“遗利”的作法,将一部分利益还让民间,得到百姓的拥护,酒业生产迅速发展,制酒技术也随之得到提高。特别是制曲技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从张骞凿空西域,到丝绸之路随着历史从大盛到沉寂,再到如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起航,敦煌和凤翔都见证了它的历史和一次次传奇的故事。敦煌文化艺术历经千年不衰,是全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凤翔柳林酒传承三千载,成就中外美名扬的存世佳酿。
新丝绸之路上,西有敦煌文化,代表着欧亚文明互动、多民族文化融合,成为了今天学者、艺术家、旅游者瞩目的对象;东有西凤酒,沿袭千年工匠精神,闪耀着神州凤香的荣光。
编辑: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