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我国迎来了两件大事,一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改革开放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二是香港回归祖国,“一国两制”顺利实现。
对我国酿酒行业而言,1997年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是变革与充实的一年。
集团化发展显著,重组热潮涌现
由于前几年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产业政策的限制,一些酿酒企业陷入了困境,酿酒行业呈现两极分化。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的大型酒类企业集团迅速崛起,一些中小型企业以实行股份合作制为契机,挖掘出了市场潜力,再现生机;而一些逆“市”而行者,则逐渐走向了衰亡。
市场推动下的企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规模经济出现,质量差、效益低、耗量高的小型酿酒生产企业,已无生存空间。中小企业向大企业、大集团靠拢,劣势企业向优势企业靠拢。一批整体水平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建成,使酿酒行业逐渐走向成熟。
1997年8月12日,《华夏酒报》刊发的《积极稳妥地推进酿酒企业集团化》中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酿酒行业出现了企业集团化生产经营的势头。如何认识和把握这一势头,是进一步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行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我们要对企业集团化的客观必然性有充分的认识,抓住历史机遇,不断深化改革,推进酿酒企业的集团化生产经营。”
1997年4月8日,《华夏酒报》刊发的《改变产品结构,形成“联合舰队”》一文中提到:“3月20日召开的川酒发展战略研讨会指出,各名酒厂要在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名酒产量的同时,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原则,发展相关产业,通过兼并、联合实现高效益、低成本的扩张。以六家名酒企业为龙头,把分散的中小酒厂组织起来,发挥川酒的整体力量,特别要加快中档白酒的发展步伐,以满足市场需求,形成高、中、低档、瓶装酒、散装酒同时发展的格局。”
1997年5月27日,《华夏酒报》刊发的《资产重组:啤酒业新一轮竞争涌热潮》中写到:“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继全资收购扬州啤酒厂后,又出资8250万元控股兼并了西安汉斯啤酒饮料总厂,首开跨地区联合发展之先河。燕京啤酒集团公司主动兼并严重亏损的华斯啤酒集团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啤酒生产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我国啤酒业的新一轮竞争热潮涌现。
1997年4月22日,《华夏酒报》刊发的《重组优势,绍兴组建集团再创黄酒雄风》一文,描述了浙江绍兴黄酒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鼎盛背后,隐藏着劣质低价竞销等各种问题,而从1994年起,绍兴黄酒业迈出了组合的脚步,中国绍兴黄酒集团公司应运而生。1997年伊始,“绍兴市249家黄酒企业中,有135家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的企业被注销营业执照,另有25家实行转产或整改。”文中评价道,“如此大规模的产业整治,在中国酒业史上可谓前所未有。”1997年,绍兴黄酒集团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在中国黄酒行业中第一个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同时,企业股票在不久后挂牌上市。
除啤酒业和黄酒业呈现重组热潮外,白酒市场的降温、葡萄酒市场的热销,也都是市场经济变革的结果。
葡萄酒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一些名优白酒企业顺应市场发展形势,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上马葡萄酒或饮料项目,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1997年4月22日,《华夏酒报》在《老树着花映天红》一文中指出,安徽古井集团在坚持股份制规范化改造,建立现代集团管理体制,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的同时,还积极加快资产经营步伐,继成功收购萧县双喜葡萄酒总厂80%的股份之后,又兼并了国有大型企业安徽阜阳啤酒厂,为集团经济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聚焦名牌,发展名酒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企业进军中国的策略已经从产品输入转变为品牌输入,当时的中国市场,品牌竞争愈发激烈。当时就有人提出,“竞争最终体现的是品牌,品牌是产品富有竞争力的高度体现”,并提出“名牌是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大事”。
在酿酒行业,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在1997年4月4日《华夏酒报》刊发的《四川:确定名酒发展规划》中提到,四川名酒的总趋势是产不足销,四川新出台了《四川省名酒“九五”发展规划》加大了名酒生产力度,引起整个酒类市场的关注。
1997年5月13日,《华夏酒报》刊发的《实施名牌战略,发展陇货精品》则提出:“甘肃20家酿酒、食品名牌企业发出倡议:发展甘肃名牌,振兴甘肃经济。甘肃省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制定相关规划和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先扶持一批名牌企业,鼓励企业尽快形成名牌产品的规模优势,不断壮大甘肃名牌产品阵容,扩大市场份额。”
1997年6月3日,《华夏酒报》刊发的《第五届中国名白酒营销研讨会提出名白酒发展良策》一文指出:“要发挥名酒的优势,关键要调整营销策划和产品结构,一是在酒类生产指导思想上贯彻落实‘四个转变’,在此基础上实现‘五个转化’,即由小生产向规模化生产转变;由分散生产向集中生产转变等。”还提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与今天的“高质量发展”理念一脉相承。
弘扬中国酒魂,激励行业前行
匠心,就是不断追寻的执着心。
这么多年来,在中国酒业里,默默坚守岗位,将毕生精力贡献给酒业的优秀人物不胜枚举。在新形势下,一大批酿酒专家、企业家、工程技术人员为继承和发展中国酿酒工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作为中国酒类行业唯一一份经国家新闻总署批准、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华夏酒报》从1997年7月8日起,历时一年多时间,集中版面、集中力量开辟了《中国酒魂》大型专题摄影系列报道专栏,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展示了周恒刚、沈怡方、秦含章、熊子书、王秋芳、高月明、龚文昌、高景炎、季克良等近百名全国著名白酒专家、国家级酒评委以及名优酒厂企业家的风采,使社会各界对这些中国酒业的灵魂式人物有了详细的了解。他们几十年如一日,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对酿酒技术传承创新、对企业管理不断打磨,使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精神,获得了行业内外的高度赞誉。
就像麦克·阿瑟的那句名言,“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各行各业的“英雄们”都会老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激励人们前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