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端午记忆(我的端午记忆短文)

作者:李寻讲酒 更新时间:2022-09-05 14:40 阅读:190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与春节、中秋、清明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在端午这一天,人们都是如何度过的呢?本杂志社与头条问答联合展开的端午文化问答活动。收到很多各地用户分享的端午习俗。佳节已至,让我们看看大家的端午记忆都有啥?


1、来自湖北的“虾散”,你吃过吗?


我的家乡是湖北汉江边上,和屈原也算是老乡,和大家分享一个比较小众的端午习俗——吃“虾散”。


我们的端午记忆



每到端午前后,街上都会出现许多煎炸小摊,特别是炸油条的小摊都会全天营业。支开架子、升起炉子,先前搓好的细条儿在筷子的指挥下,在滚烫的油锅中拉伸、卷曲,直至炸到金黄、焦脆、酥香。摊位前总会聚集着三三两两的人,等待着一盘又一盘的“虾散”出锅,然后装袋带走。


我们的端午记忆



我们的端午记忆



虽然这不是什么高档食品,也不是制作十分讲究的食品。但是每到端午节,它总会如期而至。如期而至的到来,如期而至的品尝。不也是一种回味吗?记忆的味道总归是要比食物的味道更深更远些。


来自头条问答湖北用户#抱朴言#


2、苗寨的五色棕


母上大人是苗族的,我就来安利一点苗族端午节的习俗。苗族用五种植物的叶液将粽馅染成红、黄、蓝、黑、白五种颜色,然后用芭蕉叶包裹成圆柱形煮熟。一般都是在端午节前5-10天就把粽子裹好了、煮熟了。在苗寨里,要把煮好的粽子挂在堂屋里,一是敬祖先,二是表示生活美满。


我们的端午记忆



来自头条问答用户#多彩少数民族#


3、洋气的蛋兜


我算北方人,小时候端午节用这个装鸡蛋觉得特别洋气。但貌似我老妈没怎么做过这个。赶上她老人家有时间,心血来潮的时候可能做过吧?印象中我们小孩儿会暗暗比较谁家做得好,那时候谁手里拿一个精致的蛋兜是个长脸的事儿~


我们的端午记忆



来自头条问答用户# 7东西的7#


4、洗洗烂哭猫


我的家乡在化州,旧时端午节要给小孩整烂哭猫。午后大人带小孩到河里洗烂哭猫,洗的时候口中念念有词:“直臣屈原把烂哭猫带走,保佑我孩儿日间好玩夜间好眠,快高长大,留得我孩儿聪明乖巧。有的孩儿夜间特别烂哭的要请忌侬婆用灯草油艾烧烂哭猫,这是端午节最不受欢迎的节目。


来自头条问答用户#星站娱乐#


5、内蒙古挂起葫芦


我来自内蒙古北边,端午的早晨,在自家的门楣上挂上葫芦,象征家族人丁兴旺。另外,家里还可以挂上用五彩线和布条做的辣椒、簸箕、扫帚等,这些东西都是寓意吉祥,赶走五毒,扫除瘟疫的意思。


我们的端午记忆



民间挂纸葫芦还有一段故事来历:据说唐朝起义军首领黄巢曾得到一位老太太的帮助。黄巢临走时对老太太说:“日后兵荒马乱时,你就做个五彩纸葫芦挂在门上,我就能搭救你。”后来恰巧是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黄巢率大军攻进长安,老太太和她的邻居挂上了彩纸葫芦,都得到了起义军的保护,这段传奇一直流传至今。小时候,妈妈会买了纸自己叠葫芦,我也会跟着妈妈一起做。后来都是从商店买来的,现在也是,端午节家里一定会挂纸葫芦的。


来自头条问答用户Amelyo


在快速更迭的网络时代,一说到端午,大家能想到的越来越少,湖北的虾散、苗寨的五色棕、内蒙古的纸葫芦、化州的洗烂哭猫……会渐渐在我们的记忆中褪色吗?而今,又逢一年端午,我们不妨再过一次记忆里的端午节?与跟家人围坐在桌旁,再亲手包上一回粽子,跟孩子们讲讲端午的故事,为中国守住传统文化。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