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国家间经济竞争,小到任何一个细分行业,产业链决定了一个国家、省市、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以及创新水平和潜力空间。
近来的种种迹象表明,产业链之战已然在白酒行业打响。
一直以来,白酒大省相争、白酒产区相争,比拼的都是品牌、产量、营收、利润,以及龙头企业的强弱、酒企梯队建设的完善与否。而现在,产业链之战却正酣,而这无疑意味着白酒产业竞争进入了更高级的形态。
这里的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原料、包装、设备供应,中游的生产酿造,以及下游的市场消费。
为什么在白酒行业极大发展之后,各大产区纷纷发力产业链建设?而打赢产业链之战,又将赢得什么?
关于顶层设计的较量
白酒大省之间的竞争,最终要较量的是谁能在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中走在前面,谁能在产业转型、产业升级、产业创新中由上至下形成更大的合力。
这种顶层设计的落脚之处,就是打造完整而强势的产业链。
在意识到产业链优势的重要性之后,思维转变最明显的是贵州省。
十年前的201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对提升贵州影响力和知名度发挥作用最大的品牌是茅台”,并强调用5至10年时间把茅台酒打造成为“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
此后,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以带动整个黔酒的发展成为贵州省的主要思路,与此同时,赤水河、茅台镇、12987酱酒工艺等成为最具热度的关键词,酱酒一飞冲天。
▲习水的白酒包材生产车间
而在酱酒热抬头之际,贵州省也意识到自己“美中不足”。2018年之前,贵州全省生产白酒在省外包装的超过七成,“延链 补链 强链”工程成为贵州省发展白酒产业的重点。
贵州省今年2月发布的两则消息,对产业链的重视尤其明显。
2月8日,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实施2022年2500个重点民间投资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向社会公布2022年贵州省2500个重点民间投资项目,计划年度完成投资4214.11亿元。其中共有68个项目涉及酒业,据不完全统计,预计新增产能达28.71万吨,项目总投资合计776.94亿元。
其中,多个项目涉及白酒生产之外的产业链环节,如赤水市年产5000万只酒瓶盖生产线建设、习水县富立包装生产线建设等包材生产项目就有十余个。
2月8日至9日,遵义市委副书记、市长黄伟到仁怀市调研企业复工复产和酱香酒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作时表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酱香酒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遵义市将发挥茅台品牌优势,着力打造一批骨干企业、引进一批优强投资者,带动全市白酒产业和存储交易、物流运输、包装设计等相关配套产业加快发展,为打造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
2月9日,贵州日报全文刊发《贵州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贵州省优质烟酒产业增加值增长24.1%;引进落地酒类、农产品加工类包装配套项目40余个,习水白酒包材产业园等加快建设,白酒包装省内配套率达81.6%。
此外,2021年以来,贵州省关于“高粱”“原料”的宣传热度显然高于往年。
再看川酒。
去年6月11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决定做强做大四川省白酒产业,打造全国白酒全产业链示范区,构筑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新优势。该措施提出着力打造“川酒大产区”品牌,支持泸州、宜宾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支持成都(邛崃)、德阳(绵竹)、遂宁(射洪)、自贡(富顺)加快建成全国优势白酒产区。
这是自贡(富顺)和遂宁(射洪)一起,首次以优势白酒产区的定位,出现在“川酒”发展新版图之中。
遂宁(射洪)产区有舍得作为代表,但自贡(富顺)并没有知名白酒企业,为何能位列川酒六大产区?
▲自贡荣县的陶坛生产企业
实际上,自贡(富顺)才是川酒产业链建设的关键,该区域是川酒配套产业的重心。例如,自贡荣县铁厂镇生产了全国近40%的酒坛,富顺县红高粱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成为众多川酒企业产业链上的“第一车间”。五粮液还在该县建立了1.2万亩酿酒专用水稻基地。
2021年年初,江苏省印发“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用三年时间,重点培育50条重点产业链,做强其中30条优势产业链。其中,酿造(酒)正是30条优势产业链之一。
而早在三年前,山西省就在《吕梁市白酒产业链重点项目》招商公告中提到,要建设内容包括20万亩优质制酒高粱种植基地、8亿瓶白酒酒瓶、瓶盖及外盒包装生产线、年产35万吨酒糟蛋白饲料生产线等。
或早或晚,或偏或全,但白酒大省们,显然已经意识到强产业链才是未来强产业的关键。
产区激战正酣
白酒大省之间是关于顶层设计的较量,而产区之间的产业链之战则更趋白热化。
仁怀市、金沙县、习水县已经建成了一批资源集中、要素齐备、机制完善、运转高效、功能成熟的包装产业园区,可辐射全省,甚至四川泸州、宜宾等白酒主产区。
1月26日,遵义市人民政府全文刊发遵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支持仁怀、习水、赤水等集群发展白酒包材配套产业。
以习水县为例,到2021年末,习水县引进了21家白酒包材企业,彼时投产的11家企业,就能为贵州省白酒产业提供30%以上的包材配给能力。
近期公开报道的数据显示,2021年泸州市白酒产业增加值增速11.1%,白酒(食品)产业生态链营业收入占全市七大产业链61.2%,成为泸州市名副其实的产业第一链。去年8月,泸州聚焦7大重点工业产业,建立重点工业产业生态链“链长负责制”,13名市领导牵头挂帅成为“链长”。
泸州是打造产业链最早、最成熟的产区。泸州白酒产业园区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产业链齐全、功能配套完善的白酒产业园区,汇集了263家包材生产、酒类灌装、物流商贸、生产性配套服务类企业入驻,已形成白酒制造和包装材料两条完整的产业链。
宜宾产区也已经开始把产业链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推进。
2022年宜宾白酒要重点发力五大领域,第一点就是在产业生态圈建设上有所突破,在原料、物流、生产、仓储、营销端和人才、研发、检验检测、总部金融端等,锻长板、补短板,不断提升宜宾白酒产业综合竞争力。
▲吕梁汾阳市中国汾酒城
2月7日的《吕梁新闻联播》提到,吕梁将建设全国最大的倾向性白酒产业核心区,并表示,吕梁正以提升白酒产业的平台价值激活全产业链效能,以酒旅融合的创新思路壮大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而宿迁酿造(酒)产业已形成白酒产业为主导,啤酒、调味品产业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涵盖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下游消费服务及应用的全产业链。酿造(酒)产业链是宿迁20条重点培育产业链之一,为此,宿迁还成立了酿造(酒)产业链工作专班和产业链联席会议。
除以上主要的白酒产区外,其实还有更多产区开始以产业链建设作为产业升级的题中之义。
为何打响?
从经济学角度讲,一个产业拉动的产业链越长,影响范围越大,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就越有效。例如航天、汽车、铁路、建筑等能拉动很多下游产业。
这也意味着,产业链越完善,能实现的经济效益越大。
完整的产业链通过上中下游各环节、各企业的相互协作、价值交换,更有利于生产成本降低、融合创新、整体品牌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发展。
在产业、金融、资本、人才、资源等相互嵌套的产业经济下,打通产业链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在国家层面,高层多次强调“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这无疑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白酒行业亦是如此。
不同于个体酒企在企业内部打造的产业链,当一个白酒产区或者白酒大省以强势的“产业链思维”来塑造产业,便是以多维的、立体的、系统的方式推动产业升级。
▲泸州市的白酒产业园区
最好的例子也是泸州产业。
白酒产业链成为泸州市的产业第一链,实际上,横向来看,这或许也是所以白酒产区中的“第一链”。
虽然也是优势白酒产区,但相对于遵义、宜宾等产区,泸州产区的基础和规模还有一定差距。然而,通过对白酒产业链的建设,泸州对整体白酒产业的打造并不弱于前二者,甚至走在二者前面,更为完善、健康、系统化。
长期来看,泸州的产业优势一定是其参与产区竞争的最强武器。凭借产业链,泸州产区将实现后来居上也未可知。
产业链之战是社会经济、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打赢产业链之战,将始终拥有产业长远发展、领先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