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是白酒市场的“狂欢季”,不管是爱喝白酒的酒友,还是首次尝试白酒的朋友,都会选择在这个时节上购买白酒回家喝上一两杯。
但细心留意白酒市场的朋友就会发现,无论是线上购买白酒,还是线下超市加购白酒,大家在白酒方面的消费,基本上都是以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知名高端酒为主,20元以下的低端光瓶酒,尤其是低度酒,好像没什么人买。
一场秋雨一场凉,不要喝低度酒,少喝低端光瓶酒,要喝就喝高端高度酒,如今低端光瓶酒似乎正在走向末路。
四川邛崃某酒企员工透露,低端酒在口味,以及制作上门槛不高。因此,市面上涌现了一批9块钱到20块钱不等的低端光瓶白酒。但由于低端光瓶白酒“做工”相似,所以喝起来差不多,同质化竞争的结果只能是价格战。
低端光瓶酒价格是挺便宜的,但肯买账的酒友却越来越少了。最大的原因恐怕是,2013年白酒标签规范标准出来之前,酒友们被酒商“骗惨”了,对低端光瓶酒产生了“阴影“。
在国家食药监局发布白酒标签规范之前,尤其是解放之初那段时间,国家为了解决人们喝酒问题,推出了“白酒降度”措施,用60度白酒兑水成30度,一斤就变成二斤。
为响应国家号召,许多酒商欢天喜地地用少许粮食酒与水“勾兑”成降度酒,河南省张弓酒厂在1975年率先成功勾兑出38度粮食酒,随后陆续出现不少“降度酒”。
但当时勾兑水平有限,没什么技术支撑,导致酒商勾兑出来的酒,不仅有漂浮的沉淀物,味道还十分奇怪。
直到数学大师华罗庚助力五粮液发展降度酒,以及1975年出产第一瓶低度白酒后,降度酒才成为过去,经过改良的降度酒才变成如今意义上的低度酒,低度酒也逐渐发展起来。
低端酒发展了一段时间后,有酒厂发现经常购买低度酒的人,他们分辨不出“食用酒精酒”和“纯粮固态酒”的区别。
于是便有人动了“歪心思”,很多小企业抱着‘民不举,官不究’的侥幸心理牟取暴利,尤其是售卖10左右光瓶酒的酒厂。他们选择使用食用酒精串蒸,或勾调成“酒精酒”(液态法白酒),再给酒精酒打上“粮食酒”标签,就连配料成分也改成以高粱、小麦等为原料。
事情爆发后,国家出手整治白酒市场乱象,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低端光瓶酒市场迅速进入了洗牌期。
这才让正规产出低度酒“酒精酒”的酒厂才喘了口气,但由于更方面原因,人们对低度酒的印象,从解放之初到现在都不大乐观。
虽然低端酒消费人群对品质和口感的要求不高,但也阻止不了越来越多人不喜欢低度酒,尤其是低端低度光瓶酒。故此,十几块的“酒精酒”退场是难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