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与野草本不相干,却有一位中国科学家却异想天开地把它们结合起来,发明了菌草。菌草不仅可以用来代替树木栽培食用菌、药用菌,更是一场旨在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的革命。这位老人还将菌草英文名确定为Juncao,“我就是想让世界知道,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发明”,他便是著名的农业学家林占熺。
上世纪70年代,福建很多地方通过发展段木养菇找到了致富路。然而,当时身为三明真菌研究所技术员的林占熺却忧心忡忡:食用菌生产若靠大砍树木,势必产生“菌林矛盾”,付出巨大生态代价。1971年,林占熺首次提出,利用漫山遍野的野草栽培食用菌。经过8年酝酿与准备,1986年,他成功用芒萁和五节芒栽培出菌草菇,“那时我热泪盈眶,我们在敲开一扇新的大门。”
林占熺通过野生草本植物替代阔叶树栽培香菇等食药用菌的做法引发全球学界的广泛关注。从那时起,他与团队成功筛选出巨菌草、象草等45种野生或人工栽培菌草。菌草技术也从“以草代木”种菇,扩展到菌草生态治理、菌草饲料肥料、菌草发电、菌草材料等众多领域,形成了独特的菌草技术和菌草产业链。
在田间地头多年潜心研究,除了科研攻关,林占熺还始终记挂着当地的农民百姓。“帮助老百姓摆脱贫困,才是生命最大的价值”为此,他在全国多地奔走传授菌草技术,帮助宁夏、新疆、贵州等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数以万计的农民实现增收,改善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在黄河两岸,长达1000公里的菌草生态安全屏障也在逐步建立。不仅如此,作为我国对外援助项目,20年来,林占熺的菌草技术已传播至105个国家。一座非洲“10平方米菇场”,农户用10平方米土地一年可产1.2吨鲜菇,种菇7—10天后就开始有收入。
“我是一个还没过河的卒子——没有退路,只能向前。”如今已经76岁的林占熺,尝尝笑称自己还是38岁的样子。如今,林占熺团队已就菌草技术培训了近7000名国内外科技工作者,还为8个国家培养了15名菌草专业留学生。在它看来,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菌草学生”,将带着中国技术回到他们的祖国,继续洒下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