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泰斗高景炎谈北京地区的低度酒是怎么产生的

作者:肚松咪酒 更新时间:2022-09-08 11:50 阅读:690

1987年3月,国家经委、轻工业部、商业部、农牧渔业部在贵阳联合召开“全国酿酒工业增产节约工作会议”,史称“贵阳会议”。该会议上确定将“四个转化”作为中国酒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果露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


其中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化,是当时与白酒行业发展最为密切的课题。当时传统白酒的酒精度一般在6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65°。高度酒不仅粮耗大,生产成本高,而且对饮酒者身体健康不利。而在市场上,对爆烈、浓壮的高度酒有偏好的主要是上了年纪的老酒民,而年轻一代的酒民则偏好平和柔顺的低度酒。所以,当时市场对于低度酒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大,江苏的“洋河”、河南的“张弓”、山东的“孔府家”、四川的“红楼梦”、广东的“玉冰烧”等低度酒在市场上非常畅销,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


当时,国内生产低度白酒的历史已经有10年,但二锅头酒在这一领域却是一片空白,而且多数产品的酒精度仍然保持在65°。如果不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及时调整,二锅头酒将失去新兴的消费群体,其所面临的生存与发展危机可想而知。


白酒泰斗高景炎谈北京地区的低度酒是怎么产生的


白酒泰斗高景炎


次年,白酒泰斗高景炎先生立即组织有关力量着手推动北京低度酒的发展,并提出发展低度酒的核心思路:发展低度酒,不能简单地(在勾调环节)调配降度(尽管这是当时业内相对普遍的做法),而应当充分借鉴兄弟企业的先进经验,酿酒生产的全过程入手,在改良工艺、改进设备、选育菌种、贮酒容器、勾调等环节下苦功,探索出一条变单纯调制型为生产调制型的优质低度白酒发展途径,以确保低度酒的酒体风格达到低而不淡的水平。


然而任何创新都会遇到保守势力的阻碍。为了更好地调动各个酒厂对低度酒科研攻关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高景炎与有关同志商榷后,决定以长安街为分界线,将北京的白酒厂分为南北两个协作组。成立协作组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酒厂的参与热情。他们不但积极参加协作组内的白酒品评和技术交流,而且在南北协作组的竞赛中表现也非常踊跃。同时,高景炎组织协会开班各种培训班,总结和推广北京市、全国乃至洋酒生产的先进经验。


后来,北京低度白酒的发展形势,显然超出了高景炎的想象。他们不但成功地摸索出了一条生产调配型的优质低度白酒生产途径,而且在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突破。


此时的高景炎已经是北京酿酒总厂的厂长和北京酿酒协会会长,是北京酒市当之无愧的掌门和舵手。但他依然保持着幽默、随和、低调的性格,毫无官架。有一次高景炎在大兴酒厂开协作会,晚饭时间遇到北京市糖业烟酒公司的刘景元(后来成为国内著名的酒史专家)。高景炎鼓动在座的同志给刘景元敬酒,把刘景元灌醉了,躺在厂长休息室里一顿酣睡。后来北城协作组开会,他们又相遇了,刘景元说今天一定要把你灌醉。高景炎就笑呵呵地由着刘景元把他灌醉。


像这种既是同志又是挚友的“关系户”,高景炎结交了很多。因为凭借权势谋取私利,绝不是他的性格,他更喜欢低调做人、务实做事,待人接物友善平和。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