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茅台,对茅台有很多介绍,从汉武帝“甘美之”开始,到后面万国博览会金奖,再到开国之宴等等。今天我们就一一说下这些故事。
神秘的“枸酱酒”
翻开茅台的宣传资料,不难发现一个词:枸酱酒。据说,这就是酱香酒的起源。史书记载:汉武帝时,番阳令唐蒙出使南越,席间品尝了一种香甜可口的“枸酱酒”,问是从何而来,答曰夜郎。唐蒙回到长安后,将这种枸酱酒献上汉武帝,汉武帝饮后大加赞赏并定为贡品,两千年之后,这种枸酱酒就成了茅台。
但故事毕竟只是故事,汉代的“枸酱”与现在的酱香酒几乎毫无关联。东汉人刘德,在注《汉书》时称:“枸树如桑,其椹长二三寸(雄花蕊),味酢。取其实(雌株聚花果)以为酱,美。蜀人以为珍味。”称为“酱”是因为楮桃浆汁中果胶、果糖、鞣酸很多,经过自然发酵,既有酒味有比较浑浊甚至还是半固体形状,所以称为“枸酱”。
万国“金奖”轨迹
现在的茅台酒上还有“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金奖后,多次荣获国际金奖”,但瓶身背标这句话其实几经变迁,早已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1915年,中国政府组团参加了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会后由赛会监督陈琪编著了《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并由近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郑孝胥题写书名,是当时官方最权威的记载巴拿马赛会的史料,书中记载:贵州公署选送的茅台酒荣获——银牌奖章。
茅台获银牌奖章
传统思维中金、银、铜就是高、中、低,是一等、二等、三等的代名词,故《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一书中的银牌奖章被前辈理所当然的定位成二等奖。
银牌变为第二名
到了1975年以后,也许觉得“二等奖状奖章”有点“丢份儿”,遂将背标说明模糊为“一九一五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奖章、奖状”,避而不谈等级、排序,直至2005年。
银牌太丢人,不要了
2005年以后茅台集团得到飞速发展,行业地位不断提升。“奖章、奖状”背标已无法与“国酒”地位相匹配,于是就出现了新的背标, “茅台酒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酒的典型代表,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后,多次获得国际金奖”, 直到现在。
金奖来了
这里大家就可以自己品味了这“金奖”如何了。
国宴之谜
茅台一直宣传是“国酒”,是共和国第一国宴用酒。不仅仅是茅台,汾酒也曾在京召开过纪念大会,庆祝“汾酒共和国第一国宴用酒62周年。”都宣传自己才是“国酒”。
所谓“第一国宴”,是指1949年首届政协开闭幕日和开国大典之日,举行了三次国宴,这三次国宴是共和国成立伊始最早的国宴,即共和国第一国宴。
据史料和历史相关人员佐证,当时被选为第一国宴用白酒的只有山西汾酒。因为当时茅台镇还未解放,不可能选择一款“国统区”的酒上国宴,况且茅台镇离北京路途也很遥远,长途运输到北京在当时的情况下确实不方便。
但是呢,国宴上确实也有茅台酒,用的也是北京饭店的存货,并且量很少,白酒还是以汾酒为主。这样说来,茅台的“国酒”倒也并非全是无稽之谈,毕竟国宴上也有嘛,只是量很少。
国酒之争
再后来因为国宴引发的“国酒”商标之争一度在白酒圈闹的沸沸扬扬,虽然到最后以茅台撤销申请了事,但“国酒”茅台却深入人心。
茅台的“国酒”也不全是因为国宴。1952年9月,全国第一届品酒会举行,当时评选出来茅台酒不是第一,众人深知周恩来爱喝茅台酒,于是有点难办,遂打电话给正在莫斯科开会的周恩来,周恩来说道"你们搞这个品酒会是没有意义的,茅台酒是国酒",于是乎,茅台第一,国酒的称号由此逐步奠定。再加上当初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确实也得茅台相助,而酱香酒最大的特点就是“粘”性很强,基本上喝惯了酱香酒的人很少再能喝其它香型的酒,这就导致开国之后不少党政军的领导都喜欢喝茅台,周恩来爱茅台、许世友爱茅台,连不怎么喝酒的毛主席都用茅台泡高丽参,再者,茅台确实见证了共和国的不少大事,比如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等。从这点上说,茅台的确可以称得上“国酒”。
细细品来,我们讲的茅台故事其实远远不如茅台自己讲的好。茅台通过“金奖”调换、“国宴” 之谜、“国酒”之争,逐步树立起国人心目中高人一等的形象,曾经的“茅五剑”早已经不在一个层面,茅台通过这些的故事逐步成为了中国白酒王者,环顾四下,无与争锋。如此手段,诚叫人佩服!
关注我,了解更多酒文化、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