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有媒体曾这样概括迟福林的前半生:他身在海南,却放眼全国。他现在是学者,却曾经是官员。他以研究经济体制改革见长,每年主持多个改革热点课题的研究,使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这个偏于一隅的学术机构放眼八方,蜚声海内外,使这个位居天涯海角的“学术重镇”以巨大能量辐射全国,成为中国改革研究的重要基地。他,就是被称为改革“智囊”的迟福林。
1987年底,一纸调令让36岁的迟福林远赴正在筹备建省的海南岛,他也由此成为从中央第一个到海南报到的中央下派干部。之前,他曾当过兵,后在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工作,担任研究人员。
1988年初,迟福林到达海南。当时的海南岛,没有红绿灯,也没有出租车,生活和工作环境恶劣。但他从踏上的那一刻便爱上了,“建省办经济特区初期的海南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激情与梦想”。
此后,他担任海南省委政策研究室、省体制改革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参与起草了海南省委第一次党代会报告。1991年,迟福林参与创建中改院,之后历任中改院常务副院长、执行院长、院长等职。1992年,中改院主动退出了财政事业编制,不要财政拨款,他也因此从一名厅级干部,变成了一名学者。
30年间,从军人到官员再到学者,迟福林的身份不断变化,但他始终全身心投入到中国改革特别是海南的发展大业中。从“特别关税区”到“自由贸易区”再到“国际旅游岛”,他参与了几乎所有海南区域发展规划的研究制订,成为同时深度参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和海南特区建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作为海南省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迟福林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海南。海南,有他喜欢的青山绿水,有他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更有他对未来30年发展的满怀信心,“到2049年,我们要争取把海南建成高度国际化、现代化的美丽宝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