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文东 华夏酒报 今天
这两天,“茅台”又“摊上”事了,又成了热门话题。“茅台”怎么了?为什么又是“茅台”?无他,就是因为这次事件交易的是“茅台”,所以“茅台”又惹起了是非。
3月25日下午,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3月23日,就贵州白酒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相关不当营销行为,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约谈了该所主要负责人,要求该所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守法经营、规范经营;要加强自律、遵守行业规范,不得关联抗击疫情,社会公益活动等进行商业化炒作,并责成该所迅速整改。
据了解,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贵州白酒交易所近日表示,为了表达对“抗疫”英雄们的敬意,将按照1499元/瓶的价格对贵州援鄂医疗队1443名医护人员直供飞天茅台酒。
根据贵州白酒交易所对外发布的规则,贵州省所有援鄂医务人员只要关注贵州白酒交易所官方微信,提供相关资料,经核实后即可按 1499元/瓶的价格在贵州白酒交易所茅台酒数字化直销平台“茅酒汇APP”购买53度500ml飞天茅台酒6瓶。
一石激起千层浪,贵州白酒交易所的这一“神”操作,立即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引起了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
有人问,要是真有诚意,真为了激励、关爱、关心广大医护人员,何不每人送6瓶?这到底是在“让英雄消费”,还是在“消费英雄”?
有人骂,这是从斜刺里捅向“茅台”品牌血淋淋的一刀,这是从后脊梁捅向无私奉献的白衣天使血淋淋的一刀。“茅台”可以交易,良知不可交易。
有人说,说白了,贵州白酒交易所的“定向福利”是假,“蹭热点”忙着挣钱才是真。
其实,在“抗疫”这么紧张的情况下,这么一件“小”事,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说白了,就是因为“茅台”,我们都知道,没有多少人知道贵州白酒交易所,但大家都知道“茅台”。
一直以来,“茅台”以其独特的地位,已经超出了一个普通消费品的性质,“茅台”的价格,“茅台”的品质,“茅台”的股指,“茅台”的文化,甚至“茅台”的人事,“茅台”的一举一动,“茅台”的点点滴滴,都成了“大事”。
“茅台”的林林总总,已经被大家说了很多了,这里毋庸多言。单说这一给抗疫英雄购买平价“茅台”资格的“恩惠”事件,其实不是因为“茅台”本身,说白了,就是“茅台”所代表的“优越感”在作祟。
所以,大家愤慨的是,贵州白酒交易所的动作不是真诚致敬,而是在营销施舍。是拿“茅台”的平价,以傲慢的姿态去和白衣天使的牺牲精神做庸俗的交易。“茅台”可以交易,良知不可交易。
曾几何时,以“茅台”为载体的优越感在大行其道,非“茅台”不喝,非“茅台”不收,就连“茅台”的手提袋,都是时尚品,都成了身份的象征。对很多人来说,1499的价格,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从贵州白酒交易所的“恩惠”广告也能看出,醒目的“1499”,特别强调的“每人限购6瓶”,还要求复杂而严格的申购条件和程序,这无一不体现出赤裸裸的“优越感”,对“抗疫”英雄的敬意,成了高高在上的“施舍”,所以引起大家一致的情感不适,这在情理之中。
其实,有条件的优越感,本也无可厚非。但有位哲人说过,不给人压力的优越感,才是最高贵的优越。
所以,又起是非的“茅台”,根本原因不在“茅台”的价格,不在“茅台”的限购,而是有人把“茅台”的优越感,用错了时间,用错了地方,用错了对象。
不仅仅是这一事件,想想我们身边的人,我们社会的事,这样的是非好像经常会发生。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