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李白为什么能千杯不醉。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除了诗写的好,李白还特别喜欢喝酒,比如他曾写诗说: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可是一个驰骋酒场多年的老手,一个十足的酒鬼,酒量如海。
这一点,不光李白自己引以为豪,在他的朋友那里,似乎也得到了证实,比如好友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真是逆了天,在帝都长安的豪华KTV里和一帮基友开豪华大扒,皇帝派人来请,不仅不搭理,还口口声声地说自己是酒仙。
这明显是喝醉了的节奏。
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焦点所在。真正引起我们兴趣的是诗中的一个词:斗酒。
别人喝酒要么用碗,要么用缸,李白醉倒在酒家,用的酒器是斗,听起来是不是很霸气?那么,一斗酒到底有多少,这“斗”又长的是什么样子?请看下图。
对,大家没看错。这就是李白当年喝酒用的“斗”,学名称之为“曲柄斗挹”,其容积差不多只类似于我们今天用餐时的汤勺,再加上唐代的酒度数很低,大抵只有今天啤酒或米酒的度数。这样看起来,李白的酒量非常一般。倘若他活在今天,估计一“斗”茅台就醉了吧。
不过,李白就是李白。他并不在乎这些。我醉故我在,醉了依旧写诗,依旧神吹自己酒量如海:
“鸬鹚勺,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李白《襄阳歌》)
一天居然能喝三百杯,而这次的酒器不再是“斗”了,换作“鸬鹚勺、鹦鹉杯”了,这又是什么鬼?
先不要管“鸬鹚勺”,先来看看“鹦鹉杯”,你就会被彻底雷到。
这是一款用海洋生物鹦鹉螺制作的纯天然酒杯,其以壳作杯身,并采用鎏金铜镶扣口沿、双耳和边缘。
鹦鹉螺其壳青斑绿纹,壳内光莹如云母,与鎏金铜边相辉映。这款酒器在当时是非常华美,并且相当流行,更重要的是,鹦鹉杯还有一个神奇的功能:
作弊。
原来,鹦鹉螺壳内有许多隔层,隔层间有小孔相通,倒酒时,酒从小孔流入每个隔层中,使人不能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无形中,为那些不擅饮酒的人提供了藏酒的机妙。
了解了这些,对于李白的酒量,以及他所自述的“千杯不醉”,我们只能呵呵了。酒仙不敢当,还是当好一个千古无人、后无来者的诗仙吧。
曾宇说酒,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