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酒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酒可以说是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中。中国人会酿酒也爱喝酒,而四川宜宾也因酿酒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白酒之都”。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名酒博览会期间,《酒都播报》邀请到中国首届酿酒大师、五粮液特聘酿酒生产技术专家刘友金先生,为大家讲讲不一样的“酒”。
中国首届酿酒大师 五粮液特聘酿酒生产技术专家 刘友金
我认为中国酒是人们生活中物质的精神的上佳妙品,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民族产业,堪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上佳妙品?从酒的角度它是一个物质,从饮用和使用这个角度,它有精神的一面。“酒”字,我们讲的就是醇,乙醇。从说文解字来讲,酒是用来分享的,你看它是“酉”字旁边一个“享”字,所以酒是用来享受的。
那么,我们从使用这个角度讲,白酒的使用非常广。第一,药用价值很高,自古医和酒是同源,特别是我们中医,更离不开酒。我们的药很大一部分是醇用性物质,就是乙醇。去以后就把药性提出来了,所以它的妙就妙在这里。还有就是酒,在中华民族当中,第二个很大的作用,祭祀。无论是国家的一些大典,圣典都离不开酒,你看我们祭黄帝,都离不开酒。每年的公祭,都离不开酒。
还有就是涉及到每一个家庭,每年的清明上坟 ,还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红白喜事,婚宴用酒,丧事用酒,生小孩用酒,取得胜利庆功酒,所以它的作用远远不是它本身的作用。所以我就说,中国白酒它就是我们人们生活中物质的精神的上佳妙品!
曾经就有人说过,中国传统文化能走多远,咱们的白酒就能走多远。真正爱酒的人喝酒绝非是买醉,因为喝酒是带着文化符号的活动,是促进交流的催化剂,更是咱们中国人情感的载体。
川酒甲天下,宜宾的这些优势让酒更醇香!
在白酒行业有这么一句话“川酒甲天下,精华在宜宾”,今天就来听首届中国酿酒大师刘友金先生说说,宜宾具有哪些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不是平白无故,你这里的酒出来就是精华,它主要是宜宾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合我们酿造浓香型酒。比如说它的温度,宜宾的温度一年平均温度是15℃到18.3℃,全部加全平均来计算,宜宾的加全平均温度是17.6℃。我们酿造浓香型酒最适合的温度是多少?是18℃正负1℃,说实话,这就是老天赐给我们宜宾的。
第二,宜宾的气候特点是,日照少,湿度大,一年的日照平均是950小时到1180小时,在全国的地级市里面,宜宾市是日照最少的一个地级市。有个成语叫做“蜀犬吠日”,说的是东汉末期,那一年,整个冬天是100天没有出太阳,所以那天太阳一出来,狗望到它就狂吠。
据传说,蜀犬吠日的地点就在我们宜宾,巧合的是就在我们五粮液生产区域内。另外就是湿度大,我们相对湿度是多少?81%到86%,湿度很大就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固态酿酒主要的利用的是两类微生物,一类是空气微生物,一类是窖泥微生物。所以湿度大了就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壮大也快,代谢也快,生长得越多,所以就有利于我们酿酒。
另外就是宜宾的土壤,特别是黄泥的粘性土壤,这个土壤也只有我们宜宾才有,所以说它这个生态环境是独一无二,世界教科文组织就把宜宾定义为最适合酿造固态蒸馏酒的地方。
匠心善工酿好酒
白酒对中国人有着独特的意义,宜宾又具有酿酒必须的区域优势,好酒的酿成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了解了天时地利之后,刘友金给我们聊起了“人和”,一起来听听宜宾烤酒匠的工匠精神。
中国首届酿酒大师 五粮液特聘酿酒生产技术专家 刘友金
解放前,有一首打油诗,这个题目就叫“烤酒匠苦” “有儿不进烤酒房,熬更守夜命不长;有女不嫁烤酒匠,半夜三更守空房。”从这首诗里面你就能够体会到酿酒的艰辛和苦。春夏之间,它都是晚上生产,因为晚上的温度低,适合酿酒。这就是一种技艺和工匠精神。
“二奇”是哪两奇?神奇的五粮配方,高粱产酒醇香,大米产酒醇甜,糯米产酒浓炼,小麦产酒陈香,玉米产酒前冲后甜。之所以才有了五粮液就像中药一样,若干味中药在一起,最后出来的它的药性,就起到作用。这就是神奇的配方。还有一个就是神奇的包包曲一块。我在搞工艺研究的时候就发现,有了包包以后,它表面积就增大了,表面积增大了它微生物就多。我们是中温制曲,是55到60℃这个范围。发酵中温的曲,发现这个包包曲以后,在包包的中间部位达到了61到62℃。后来我们发现这个曲是中温区里面有高温区,它很神奇 。
第三就是三长。第一是我们这600多年使用的窖池,使用的时间它没间断过,窖龄很长,600多年。所以这个是很不简单。全国,说实话是唯一的600多年。现在在城区还在使用。第二是我们这个工艺形成的时间长,也就是说我们在开始生产了时候,我们这套工艺就形成了。后来有些优化。第三是发酵周期长。我们这个发酵周期是70天,是全国浓香型酒里面发酵期最长的。我们还有双轮的,我们两次发酵就140天。我讲的特殊是我们是特殊工艺。我们这套传统工艺是我们老祖宗发明并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工匠精神这是我们出好酒必不可少的 。最后体现的就是天地精华,民族精神,世界精彩。
古今恒通 传承发展
有一句话咱们宜宾人最为熟悉,中国的五粮液、世界的五粮液。五粮液最为宜宾的名片是每一位宜宾人的骄傲。那么,五粮液如何从酒坊变成了全国最大规模酒厂的呢?
五粮液的发展,实际上我认为是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发展而发展。1950年到1958年,我认为五粮液叫做手工作坊型。就是我们现在城区八个班组,年产401吨。
第二个阶段是1958年到1976年。这个阶段叫技改扩能型阶段。就是在我们南岸503车间扩了700吨。这个阶段这700吨。说实话来之不易。当时周总理在1958年的时候,对中国白酒的发展给了500万元,将500万元投入到5个企业和一些科研单位。五粮液60万元,茅台60万元,泸州老窖60万元,汾酒60万元,西凤60万元。总共一下五家企业投入了。五粮液就把这60万在南岸搞了一个瓶厂,最后我们投窖以后,1976年,700吨的产能全部投完。
第三个阶段就是1978年,就在我们江北开始建3000吨。1978年到1985年,这个阶段叫质量效益型,那个时候酒是名酒公司,根本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最后就扩能到3000吨。所以1985年就全部完成就达到了4101吨。
第四次就是1986年到2003年,这个阶段就发展快了。可以说是爆发式的增长。产能从4101吨增加到13.6万吨,到2003年,这个增长太快爆发式的增长。所以现在我们形成的能力,所有生产能力13.6万吨。规模全国最大。
2003年以后到现在,我们走的是酒业为主、多元发展之路,这就是第五个阶段。五粮液在高速发展中仍然坚持传统工艺和传统作坊。所以你看,我们的酒类品质始终如一地保证我们的产品质量。该传统的必须传统,该现代的搞现代。道法自然,古今恒通,传承发展,匠心善功。只有这样我们才把我们的酒保证我们的品质,会做得更好。(酒都播报记者 茂圆 袁松 刘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