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中心的武汉到中国以外的至少56个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已导致超过8.5万人感染,超过2900人死亡 。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疫情导致商业活动、旅行和学校教育无法进行,使得许许多多的制造型企业难以开工。当整个制造业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四川酿酒工业却策驽砺钝,陆续复工。
自2月进入中旬,以名酒企业和大型国企率先顶着防疫的压力,启动了现场复工。
2月10日,五粮液开始了“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2月11日,五粮液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主持召开复工复产再部署工作会。
同日,舍得酒业也开启复工程序。
2月13日,郎酒开始复工。
2月17日,泸州老窖全面复工复产。
2月18日,川酒集团启动复工点火仪式。
……
随后,虽然疫情警报尚未完全解除,但成都、泸州、宜宾、德阳等酒类产业集群区域的酒企,在当地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有序推动和组织下,纷纷复工。以泸州为例,截至《华夏酒报》记者发稿时,泸州泸县41家酒类规模以上企业38家复产,复产率高达93%。
川酒为万亿目标策驽砺钝
在经过两年连续的高增长之后,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引发的疫情袭来,“川酒振兴计划”顺利执行的难度不小。
从2018年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川酒振兴计划”,明确要高质量地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目标开始,每一年的增长目标已经量化。
《华夏酒报》从政府相关公开信息中了解到,根据“川酒振兴计划”,力争到2020年,确保四川全省白酒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0%,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到2022年,全省产业规模达到38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稳定在40%以上,利润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实现了食品饮料万亿目标。
据公开信息显示,白酒产业是四川省着力构建的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2019年,四川省白酒产量366.7万千升,规模以上企业收入2650亿元,分别增长3.6%和12.7%。
2018年,川酒实现产量358.3万千升,同比增长14%,占全国总产量的41.13%;实现营业收入2372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利润344亿元,同比增长34.9%;“六朵金花”实现营业收入近1285亿元,占川酒整体营业收入的54%;实现利润284亿元,占川酒的83%。
为了确保目标的顺利完成,在疫情警报尚未解除之时,从省到市再到各个酒类企业,纷纷行动了起来。
新政成扫清阻力的重要推手
2月28日下午,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了线上的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
关于如何推动四川白酒产业复工进程和给四川白酒产业减负,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银昌,首次对《关于进一步加快环评审批进度促进复工复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关于四川省将白酒环评审批权限下放至成都、德阳、泸州、宜宾四市生态环境部门的过程对媒体作了详细说明。
“现在,我们局部下放白酒审批权限,结合省市环评的审批力量支持产业发展,四个市的白酒类项目的环评不再扎堆到我们省厅来审批,让企业和地方少跑路,可以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更好地支持和助力四川省白酒产业发展。”李银昌对媒体指出。
虽然审批权限下放,但是环评标准和质量要求并没有降低。下一步,四川将严把环评源头预防关,严格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守住底线,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扩能。
白酒产业是一个极度依赖环境及酿酒微生物的高耗粮行业,因此一直是轻工业中的限制性产业,在环评中也极为严苛。虽然行业鼎盛时酒厂数量超过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但目前拥有生产许可证的酒企数量却只有7300家,行业利润也基本集中在以川酒“六朵金花”、“十朵小金花”为首的前4%的企业当中。
此次,四川省将白酒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至4市,缩短了环评时间和流程,进一步释放了川酒板块建设行政审批的灵活性,体现了川酒在产业建设中的“川式加速度”,川酒优势将再度放大。
从2月24日下午开始,《通知》发布,被朋友圈和各大主流媒体刷屏。原因是为兼顾疫情防控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通知》对国省重点项目环评试行“预审制”,将白酒酿造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局部调整下放至成都、德阳、泸州和宜宾四大优质白酒主产区的市级生态环境局,开通“绿色通道”受理即评估、评估与审查同步,进一步压缩省级审批时间。
根据郎酒的实践,该制度的出台,节省了法定时间的三分之二。一时间,在整个以酒业为代表的全国制造业引发热议。从目前四川全省酒类制造业的复工进度来看,《通知》成其扫平阻力的重要推手。
产区为推动复工不遗余力
开窖、起窖、拌料、上甑、蒸馏……在泸州国宾泉老窖酒厂,工人们开足马力忙生产。“我们一方面严格防疫措施,另一方面狠抓生产,现在每天基本上恢复到年前的产量,每天达到4吨,完成全年预定目标销售4000余吨应该没有问题。”泸州国宾泉老窖酒厂总经理罗永强说。
泸州产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位于泸州沿沱江基酒产业带的泸县41家规模以上酒类企业复产38家,复产率达到93%。
数据背后,往往是来自各个层面不遗余力努力的结果。
从接到上级部门复工的文件开始,泸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局酒类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王飞和他所在区域的其他领导和同事,已经连续两周没有休息了。因为针对酒类企业的行业特殊性,泸县的相关领导经过研究讨论,制订了《2020年泸县酒类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指南》。在执行层面,王飞和他的同事们在前期组织企业开展复工复产自查工作,主动为企业解决口罩等防疫物资,增强企业自身防疫工作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对企业复工复产的督导力度,对安全、环保工作不放松,在统一部署之下,泸县酒类企业的复工复产进展顺利。
“我们针对酒类企业的行业特殊性精准施策,制订了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指南,在前期组织企业开展复工复产自查工作,组织企业参加防疫工作网络培训会,增强企业自身防疫工作管理能力。企业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在全力抓好生产的同时,严格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王飞说。
除了地方政府层面之外,当地酒协也积极发挥着作用。
泸州市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沈才洪
泸州市酒类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家春告诉《华夏酒报》记者,在复工之前,泸州酒协参与泸州市酒发局组织的企业调研,泸州酒协会长沈才洪会长牵头酒协对泸州小巨人企业分批分组调研,细化到由一个人下沉一个企业指导、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直至复工复产。此外,酒协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复工复产人员、防护物品及防护措施、企业运转资金困难方面协调解决。
同时,沈才洪牵头针对企业防护物品短缺情况为企业协调解决,目前已为企业解决口罩20万个,体温抢300支。
“疫情对企业经营肯定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企业在资金上的困难,我们协会对每一家企业的实际情况调研了解后,对接银行和企业实行‘一对一’服务!”曹家春说。
与此同时,宜宾、成都、德阳等地的酒类生产企业也纷纷点火复工,整条酒类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企业也顺势而动,四川酒业在疫情警报尚未解除之时,成为了整个中国制造业复工的先锋。
一位不愿具名的经销商表示,他的店铺位于成都,几家门店到现在都没有复工,“我们感觉压力还是比较大,销售处于停止状态,门店没开门租金也得交,没复工,员工的绩效和提成是没有了,但基本工资得发!现在也在观察疫情的发展,看一步走一步了!”他现在担忧的是,即使3月复工了,如果疫情没结束,商务消费和宴席没有,销售也动不起来。
此时,各个供货厂家也都拿出了姿态,表示要与渠道商共渡难关。其中,五粮液制订了具体举措,表示对于三月配额,进行分类调节,对动销有压力的经销商,调减配额,对有资金困难的经销商,提供定制化金融支持。泸州老窖销售公司则干脆取消了其国窖1573和特曲2月的配额,没给经销商任务压力。
编辑:赵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