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一首《清明》传唱千年,“杏花村”也由此闻名于世,杏花村的酒也闻名于世。
杏花村之争
杜牧一首《清明》传唱千年,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千年之后有人因为他争论不休。诗中的“杏花村”到底是哪里?全国叫杏花村的地方很多,大概就跟张富贵、李卫国这类名字差不多,全国基本上都有。池州有杏花村、汾阳有杏花村,上海青浦有个杏花村,河南荥阳也有杏花村,江西、南京、甘肃、山东等等到处都有杏花村,连东北的牡丹江也有杏花村,革命老区麻城也有杏花村。
关于杜牧先生所说得杏花村,现在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指山西汾阳杏花村;二是安徽池州杏花村;三是泛指。而争论最多的就是前面两个了,山西杏花村名气最大,而杜牧先生做的却是池州刺史。而第三种说法因为没有利益方,也就少有人提起。
我们更偏向于杜牧先生所说的是安徽池州杏花村,一来杜牧写诗的时候正在做着池州刺史,没空去山西。二来诗中所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恰是江南清明时节景象。三来当时的池州也有酒。史料记载古时杏花村,杏花遍野,村里酒垆如肆,尤以“黄公酒垆”著名。“白锡壶腰中出咀,黄铜锁腹内生须”,“半亩山林半亩地,一曲牛歌一卷文”,典故就出自这里。
不过这些争论现在少了很多,2010年北京高院做了终审判定。“杏花村”品牌最后还是酒归汾阳,旅游归池州,目前安徽池州杏花村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当然这也根本没影响到汾阳杏花村,“杏花村”还是那个“杏花村”。
酒都杏花村起源
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时代,杏花村的酒已闻名国内。盛唐时,这里以“杏花村里酒如泉”、“处处街头揭翠帘”成为酒文化的古都。历史上,我国著名文人、学者李白、杜甫、宋延清、顾炎武、傅山、巴金、郭沫若等都赋诗赞誉。
山西汾阳杏花村村名起自何时,地方文献缺少明确记载。但研究表明,山西汾阳杏花村之名得来已久,并且从未更易,这点十分少见。
汾阳杏花村名源于唐宋时期与汾酒工艺有关
1922年,作家萧湘在汾阳杏花村采风时,就已收集到当地百姓的口述史:“在唐朝的时候,杏花村这个地方万树杏花,叫杏花坞。”也就是说唐宋时期山西杏花村名已约定俗成,与酿酒工艺有关。杏花村之所以“万树杏花”体现的是实用价值不是观赏价值。
江地先生在《汾酒历史初探》一文中指出,竹叶青酒在唐代已有,唐末宋初发展为羊羔酒。北宋张能臣《酒名记》则记载为汾州杏仁露。
宋代《北山酒经》记载竹叶青和羊羔酒的配方,并多次提到杏仁在酿酒中的作用,“杏仁曲,每面一百斤使杏仁十二两,去皮尖,汤浸于砂盆内,研烂如乳酷相似。用冷熟水二斗四升浸杏仁为汁,分作五处拌面”。说明唐代酿酒很重视杏仁,书中特别提到南方用瓷盆,北方用砂盆,那么杏仁曲主要指北方了。在明代高廉的酿酒著作中就进一步明确:汾州羊羔酒的配方,“曲十四两,杏仁一斤”。这就意味着唐末宋初,汾州生产的几种著名药酒汾清酒、羊羔酒和杏仁露,离不开杏仁。酒坊附近自然会广载杏树,所以人们将酒坊村,渐渐呼为杏花村。杏花村一词在唐末宋初成为酒村的代名词可能就源于此。北齐时汾州生产名酒汾清可能也是一种保健酒,所以“帝日饮二杯”,这种保健酒在唐末宋初演变为羊羔酒,杏仁露,所以中国最早的杏花村在汾州是有道理的。唐并汾故道汾州郭栅镇北三里外就是汾州杏花坞酒坊,由于杏花村酒坊地势较高,过往客商一眼尽望杏林匝匝,自然要一饮为快。唐末诗人中有四位诗人用到了杏花村一词,这几位诗人都与山西有关,有两位就是地地道道汾阳人,即薛能和温庭均(其祖父封为汾州西河郡公)。“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温庭钧。
到了元代,政府便将羊羔酒以中国特产出口英、法等国,并在出口洒瓶上贴上杏花村商标,商标上尚有一副题联:“金蹬马踏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这是中国酒第一次贴标出口。也印证了元代杏花村名的存在。
杏花村的酒
杏花村酿酒的历史十分悠久,名声也早就在外。《北齐书》中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从晋阳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植中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宋《北山酒经》记载。“唐时汾州产干酿酒”,《酒名记》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说的都是汾酒。当然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国尚没有蒸馏酒,史料所载的“汾清”、“干酿”等均系黄酒类。
杏花村的酒主要以清香型为主。2007年,杏花村汾酒酿造工艺还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还提一句,这批非遗里面,白酒除了汾酒就只有茅台和泸州老窖。
酿造汾酒是选用晋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为原料,用大麦、豌豆制成的糖化发酵剂,采用“清蒸二次清”的独特酿造工艺。所酿成的杏花村酒,酒液莹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香绵、甜润、醇厚、爽洌。饮后回味悠长,酒力强劲而无刺激性,使人心悦神怡。
杏花村酿酒历史很长,其酿酒工艺相对成型较早。虽然后来因为白酒的盛行,工艺有变化,多了蒸馏等工艺,但其主要的工艺还是延续下来。早在南北朝的《齐民要术》中就对汾清酒(也即“河东神曲酒”)的生产工艺作了如下图示:
曲水粱米
↓ ↓
挫曲(破碎)淘洗
↓ ↓
晒干蒸煮
↓ ↓
浸曲热水浸沃米饭
↓ ↓
蒸煮
↓ ↓
过滤取曲液摊饭,冷却
↓
混合发酵
↓
追加投料(6—9次)
↓
酒
1932年,全国著名的微生物和发酵专家方心芳先生把汾酒酿造的工艺归结为"七大秘诀",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时,高粱必得其真实,陶具必得其洁,火必得其缓”的“清蒸二次清”工艺。
著名作家《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说:“原来我国的名酒有4个香型,即浓、酱、清、凤香型的代表。杏花村汾酒他不求那浓那烈;只求这纯这真,属于清香型的典型代表。其他酒或如艳丽少妇,或如浓妆重抹,这杏花村汾酒呢,则如窈窕淑女,淡梳轻妆,大约因为这纯,才使它成为名酒之始祖。”
杏花村与中国白酒
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范,堪称中国白酒的始祖。这句话并不夸张,白酒真正盛行是在清朝,而清朝正是晋商走天下的时代。汾酒因此随晋商行遍天下,入川为浓香,入陕为凤香,入黔为酱香。当初有句话:学会酿汾酒,天下随便走!中国许多名酒如茅台、泸州大曲、西凤、双沟大曲等都曾借鉴过汾酒的酿造技术。
中国第一酒镇茅台镇和杏花村,其实说起来,它们渊源是最深的,也有很多共同点。我们尝试列举一下:
都因酒而出名,茅台和汾酒;都是各自香型最典型集中地;行政级别也都一样,也都是由村变镇,茅台镇元朝时就有“茅台村”,杏花村名字时间更久远些,因“万树杏花”闻名;两个酒镇产的酒都是我国的名酒,也都在万国博览会得过奖,不同的是汾酒获得的是一等的甲质大奖章,茅台的则是四等的银奖;都号称是开国之宴用酒,虽然汾酒更多,但确实也有少量茅台;甚至后面在政府或者部队里面也基本就是这两大酒为主。
这两大名酒渊源颇深,有点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包括茅台酒工艺也离不开汾酒,一直到90年代以前,汾酒都扮演着茅台酒老大哥的形象,只是时移势迁,现在茅台成了大哥。但不管是大哥还是小弟,不管是“第一酒镇”还是“汾酒名镇”,酿好酒才是它们的根基,才是真正的传承。
说这么多中国汾酒名镇——杏花村。最后发现,在这个清明时节,还不如两首诗来的好。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赵朴初
和风华雨正纷纷,
举盏欲招前古魂。
般若汤兮长寿水,
不妨畅饮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