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道路必然艰难,但我们必须保持自信。”这是杨裕生对自己科研生涯的总结。也正如这句话那样,杨裕生一辈子都走在创新的道路上。他是核试验烟云取样和核武器威力与性能的放化分析专家,也是动力电池领域的专家,每一个身份的背后,都是杨裕生从零开始的人生。
1956年,从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的杨裕生考入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攻读研究生,期间留学苏联。1963年,杨裕生被正式调入国防科技委,进入组建中的核试验基地研究所,负责蘑菇云取样分析和放化分析诊断,断绝与家人的联系来到沙漠。
对于杨裕生而言,虽然之前学习的是化学专业,但是核试验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关于核实严重的蘑菇云取样分析,他要从零开始学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攻关,杨裕生带领取样小组,开创了以载人飞机为主体、辅以炮伞、火箭和布盘的系列取样方法,为中国核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1995年,杨裕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这一年,杨裕生再次从零开始。此时的美国提出一个叫做“士兵系统”的概念,其中有一项关键技术——高比能源电池制作,因为难度大周期长无人能承担。杨裕生意识到这项关键技术的重要性后主动请缨,决定转向“高比能量电池研究”这一新的领域。三年后,66岁的杨裕生开始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化学电源实验室,决定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
经过不懈努力,杨裕生带领团队先后攻克多项重大科研难题,提出一系列全新的材料结构设计和储能思路构想……2007年,他们终于成功研制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该类型电池。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杨裕生仍不肯停下脚步,向着科学高峰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