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莫高窟的人,一定会对莫高窟的球幕电影《梦幻佛宫》记忆深刻。球幕电影一开场,各个洞窟的精美壁画便在眼前展开,令观众顷刻间仿佛回到千年前,亲手抚摸了这些瑰宝。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经完成了150个洞窟的数字化信息采集,其中的高清图像,比到洞窟现场借着手电筒光看得还要真切。
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提出了“数字敦煌”的概念,敦煌研究院在国内文博界率先开展了文物数字化工作。而让“数字敦煌”成为现实的人,是上一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他也是新任的故宫“掌门人”。
28年前,工科毕业的王旭东决定去敦煌看看,这一看,便造就了他和敦煌28年的故事。当时的王旭东还谈不上“欣赏敦煌”,以一个工科生的视角来看,王旭东只觉得它们是土、是矿物,他关注到的,是壁画的起甲、开裂等问题。
刚好,当时的敦煌急需更多的保护者。多年耳濡目染,王旭东了解到莫高窟壁画的价值,进而对莫高窟的管理、保护工作愈加用心。他说,“从那个时候起,我对敦煌文物才有了发自内心的敬畏。”
2014年,王旭东接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同年,研究院开始实施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以网络预约为基础、分时段参观为措施、数字展示组合实地参观为内容。新模式实施后,莫高窟“负重”减轻了不少,且游客也能更全面地了解莫高窟文化。王旭东还曾表示,敦煌研究院会根据需求与微软、腾讯、小米、亚马逊、华为等公司开启不同程度的合作,一方面做保护,另一方面,做敦煌文化的推介和传播。
在王旭东看来,敦煌石窟不是石头、泥巴,“它们是有生命的”,保护是在和时间“赛跑”,要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的“衰变”。致力于让文物“活”起来的王旭东,接过了故宫博物馆的“钥匙”,或许在他这一任,故宫也将成为“数字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