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9日,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考古五粮液”科研项目第一阶段工作总结暨专家研讨会在宜宾召开。项目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仁湘,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唐宋史研究中心主任李华瑞,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李明斌和四川省文博系统专家陈德安、胡昌钰、陈剑、李天勇及宜宾市博物院领导、宜宾市翠屏区文旅局领导、宜宾酒企代表、媒体等近50人参加。
该项目考古组、科技组、环境组、文保组、资料组分别对第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并同与会专家就宜宾现存不同时期的古窖池、古遗址、古法酿造技艺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开展学术探讨,确定了后续开展考古发掘的重点区域。
“考古五粮液”科研项目工作组进行了分组汇报。
考古组组长刘睿介绍:在考古调查勘探过程中,从五粮液古窖池群区域内发现了一批从明代早期到民国时期的遗存,待下一阶段考古发掘工作全面展开后,期待更多有价值的重要发现,也为进一步丰富宜宾地区酿酒历史提供实证。
环境组组长李兰介绍,第一阶段工作主要针对宜宾地区现代自然环境要素进行调查,对已有水文、气候、土壤等资料进行收集,并完成对考古勘探区域的柱状剖面、宜宾周边不同地质地貌、不同土质土色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生产车间基本环境要素等取样和抽样工作,同时完成了已获取样品的实验室初步分样和提取工作,下一步的科学测试分析即将开展。
科技组组长王冲介绍,已全面梳理了五粮液传统酿造工艺的相关资料,对各时期窖池窖泥理化性质、微生物种类进行检测;系统分析窖池窖泥的理化特征,评估窖泥微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将五粮液古窖池不可复制的酿造环境与其历史、科学价值进行关联分析。
文保组组长崔航介绍,现阶段针对五粮液八大古酒坊的建筑平面布局、结构、材料、工艺及保存状况等做了细致调查。已通过三维激光扫描采集数据,绘制平面、立面、剖面及节点图纸,并开始进行高清三维建模等,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项目领队孙智彬研究员对资料组工作情况进行介绍,前期已对宜宾市档案、方志办及气象、农业、环保等部门进行了多番走访,按照各工作组对资料的需求,搜集查阅了以史书类、酒类、农书类、医药类为主的书籍五十余种,数十万字的文献资料。
项目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仁湘表示:在后续研究中要更加全面的开展与五粮液同时期乃至宜宾地区更早的相关历史文化遗存的调查勘探及发掘工作,并进一步加强对五粮液建筑的历史内涵、保存现状的研究调查,及后期保护利用、规划制定工作。
项目组专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唐宋史研究中心主任李华瑞表示:中国人喝酒的历史很早,生产酒的历史也很早, 我们用考古的方法,分析其可靠度、真实性。才能将历史落实到实处。本次考古五粮液科研项目,对酒的文化研究与历史研究都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考古五粮液”科研项目总顾问魏学峰表示:第一阶段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该项目在运用田野考古、科技考古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同时,得到了省内多家学术、科研单位的支持,更有国内众多知名学者所组成的强大专家团队,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指导意见。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针对会议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省考古院高度重视“考古五粮液”科研项目,后续将通过各项目组工作的持续开展,深度探索以五粮液为代表的中国白酒起源,推动中国白酒老作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
专家组成员就项目现阶段完成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对考古调查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后续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通过“考古五浪液”科研项目,力争建立中国酒业考古的世界规范。
随着“考古五粮液”科研项目的不断深入,从当代考古学的视角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来源:四川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