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镜堂:获奖无数,“中国馆之父”描绘东方神韵之美

作者:云酒传媒 更新时间:2022-09-17 08:08 阅读:378

在上海繁华的浦江两岸,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与百年外滩交相辉映,而通体红色的世博会中国馆,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这座被誉为“东方之冠”的建筑,它的设计者,是“中国馆之父”何镜堂。


何镜堂祖籍系广东东莞,成长在秀美的岭南风光中,他爱上了绘画,在中学又对数学充满兴趣。在老师的建议下,他感受到“建筑师既有工程师的严谨,也有艺术家的浪漫”。1956年,何镜堂考入华南理工大学,从此与建筑结下不解之缘。


“我的建筑生涯是从45岁开始的。” 1983年,45岁的何镜堂回到母校建筑系任职。彼时,深圳科学馆要重新举行设计竞赛,何镜堂与妻子日夜奋战,完成了设计生涯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八角楼”,方案一举中标,相继获得了国家建设部1989年优秀设计二等奖、广东省优秀设计二等奖等多个荣誉。建国60周年时,深圳科学馆还被中国建筑学会评为全国最优秀建筑创作大奖。


从此,何镜堂的设计作品开始陆续成为国家多项重点建设项目的首选方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北京奥运会羽毛球馆及摔跤馆、澳门大学横琴校区、华南理工大学人文馆……它们无不成为当地的文化坐标。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东方之冠”中国馆,更是成为了百年世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筑,将东方美学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提出“两观三性”的理论:“两观”即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三性”即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这一简单精辟的理论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1999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获“梁思成建筑奖”,2016年获第八届光华工程科技奖,之后又获国际设计艺术博览会终身成就奖,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获建筑创作大奖最多的人。


数十年建筑人生,何镜堂对待荣誉淡泊坦然,对待学术与设计却锱铢必较。“建筑没有绝对的一百分,它是见仁见智的,但一定要练好做人做事的基本功”。


何镜堂:获奖无数,“中国馆之父”描绘东方神韵之美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