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无人机不仅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与娱乐当中,还被应用在了勘探、物流等众多行业。而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无人机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同样是祖国的“战鹰”。而驾驭这些特殊飞行器的,是首创国内“无人飞行器作战系统与技术”学科的黄长强。
结缘无人机之前,黄长强已经为祖国的空军科研事业奋战多年。1993年,黄长强成为学院军械教研室主任。此时的军械教研室有的仅是500余本专业图书和2000块钱的外债。他自筹资金调研一线部队,完成科研立项,通过半年攻关将某型武装直升机的火箭射击精度提高了28%。随后,他又与团队“白手起家”,成功研制某型运输直升机的武器系统。
如今,我军所有武装直升机团都有黄长强团队研制的武器装备。这位身着“空军蓝”的教授,被陆航部队的官兵亲切地称为“军械120”。而直升机领域知识黄长强众多科研成果的冰山一角。上世纪末,由于我国尚未研制出训练弹,需要从国外进口,致使训练成本居高不下。黄长强主动请缨担纲总设计师,提前一年完成训练弹的研发任务。2009年10月1日,当看到自己团队研制的训练弹伴随战鹰飞过天安门接受检阅时,黄长强感到了莫大的荣耀和自豪。
随后,黄长强将新的研究目标锁定在“无人飞行器作战系统与技术”领域。近几年,到无人区进行无人机试验试飞,已成为黄长强团队例行的“度假”方式。他们经历沙尘暴、龙卷风、高温、烈日和几十年不遇的山洪,甚至为了寻回无人机残骸奔袭数百公里……除了创立我国自己的无人机作战学科外,黄长强团队研制的特种性能高速无人机,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无人战机多项“零的突破”。
数十年军旅生涯,黄长强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无人飞行器作战系统领域的硕士和博士,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而他的武器装备研究仍在继续,“对我来说,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强军报国的梦想,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