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的原料是大麦(Hordeum vulgare)。人类驯化大麦,使大麦变成农作物,是在两河流域(今伊拉克)。啤酒的前身,大约6,000年前就出现于两河流域了。人类制造含酒精的饮料,自古都是利用酵母菌;制作面包也要使用酵母菌。
到了15世纪,生产啤酒的方法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中欧巴伐利亚地区的修道院发现了低温发酵法,可以在冬天酿造啤酒。从此,啤酒有了拉格(Lager)与爱尔(Ale)的区别,它们口感不同,因为发酵的温度、时间不同。拉格是低温啤酒;爱尔稍稍高于室温,因为使用的酵母菌不同。
爱尔是传统啤酒,使用传统的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现代的拉格则使用巴斯德酵母菌(Saccharomyces pastorianus)。巴氏酵母菌只有酿酒厂才有,可能是酿酒人无意中创造出来的杂种。现在世界流行的啤酒是拉格,无论欧洲、北美、亚洲。台湾也不例外,便利商店里找不到爱尔。2008年,拉格全球销售额达到2,500亿美金。(英国延续传统的酿酒法,仍是爱尔的大本营。)
拉格的酿造温度是摄氏4~9度。酒厂在冬天酿造啤酒,可以避免夏天防不胜防的霉菌、细菌影响酒质。制造爱尔、果实酒或其他酒精饮料的酿酒酵母,适温是摄氏15~25度。
巴氏酵母菌能耐低温。由于巴氏酵母菌是杂种,酿酒人一直在寻找它的亲代物种。因为利用亲代物种的不同品系杂交,可能培养出新品种,酿造新奇而受欢迎的口味。可是他们没有找到过,科学家也没有。
科学家在啤酒厂分离出的耐低温酵母菌有3种:巴氏酵母菌、贝酵母菌(Saccharomyces bayanus)、葡萄酵母菌(Saccharomyces uvarum)。后两种都被认为是污染物。
今年8月,阿根廷应用微生物专家李卜金(Diego Libkind)的团队发表报告,宣布他们在阿根廷发现了巴氏酵母菌的野生种—真贝酵母菌(Saccharomyces eubayanus);并断定真贝酵母菌、葡萄酵母菌是姊妹物种。
李卜金团队根据这几种酵母菌的基因组,推论今天的巴氏酵母菌是过去几百年在酿酒厂里演化出来的,是酿酒酵母与真贝酵母菌杂交的产物。贝酵母菌则是发酵过程的副产品。
最教人惊讶的是,今天的真贝酵母菌、葡萄酵母菌,都寄生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的山毛榉森林里。那里的平均温度大约摄氏6度,适合耐低温的酵母菌生长。但是,当年欧洲的酿酒人怎么得到那些低温酵母菌,仍是个谜。因为直到1492年哥伦布才抵达加勒比海的中美洲,欧洲人深入阿根廷是后来的事。而欧洲的拉格,在哥伦布的壮举之前就问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