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网友私信,说文章里的一些术语都看不懂,不知道到底在说啥。
因此,这里把本人在其他平台发布过的两篇旧文重新贴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下。当然,如果是啤酒铁粉看来,这些就有点小儿科了。见谅,呵呵
啤酒算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酒类饮品啦。当今世界,啤酒年产量高达17亿升。它是一种复杂的酒精饮料,其中包含许多迥异的风味活性物质,而啤酒的香气正体现在所有这些化合物之间的微妙平衡。对于啤酒厂里的专业酿造师而言,所面临的挑战是要在世界各地生产出口味一致的产品,并在保质期内维持尽可能长时间的香气平衡。青岛,百威,雪花,哈啤这些大厂啤酒,成功是有道理的,酒友们嫌他们是啤水,但是人家的高明之处是保证每一瓶打开的啤水都是一个味,这就是技术所在。
麦芽的糖化,啤酒风味的基石
啤酒酿造是一个多阶段的奇妙旅程。它从大麦芽和水的混合加热(所谓的糖化)开始。麦芽中的酶降解淀粉和蛋白质,并形成寡糖,小肽和氨基酸之类的混合物。
麦芽含有种类丰富碳水化合物,从不溶性纤维素到可溶性半纤维素、糊精、淀粉以及各种糖类,林林总总。淀粉约占麦芽重量的50–60%,其中的直链淀粉在糖化过程中分解成麦芽糖和麦芽三糖,而支链淀粉则分解成了葡萄糖分子。
糖化过程的意义是:将淀粉转化为低分子量可发酵糖,和较高分子量的不可发酵的糊精。常见的可发酵糖包括,两个葡萄糖单元的麦芽糖和三个葡萄糖单元的麦芽三糖。麦芽三糖仍然可以被大多数酿酒酵母菌株利用,而分子量更高的糊精则不行。麦芽中含有低浓度的蔗糖,也就是白砂糖,是麦芽糖之外重要的发酵二糖。除此之外,麦芽中的纤维素成分不可发酵,一般被认为无益于啤酒的风味。
麦芽中的淀粉本身不能直接被酵母利用,需要先水解成小分子的酵母可以吃的小分子糖
时间,温度和pH是影响糖化的重要因素。其原因在于,主要的酶:α-和β-淀粉酶具有不同的温度和pH适应范围。α-淀粉酶更耐高温,最适温度在72至75°C之间,但在80°C时会被破坏。它的最佳pH在5.6和5.8之间。对于β-淀粉酶而言,最佳温度为60至65°C,pH为5.4至5.5。酿造商使用工艺温度、pH来控制糖化液的组成,最关键的就是调控了可发酵和不可发酵糖的比例。
糖化过程的温度越高,液体中不可发酵糊精的比例越大。后者有助于最终啤酒的醇厚度(body)和口感(mouthfeel)。在较低的温度下的糖化则会产生更多的可发酵糖,从而产生更高的酒精浓度。毫厘之间的差异,就会影响最终啤酒的风格,所以我们说酿酒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
大麦麦芽中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例如亚油酸和亚麻酸。它们易被氧化,被认为是成品啤酒陈化过程的风味前体物质。糖化过程中减少的氧气接触对最终啤酒的风味稳定性有积极影响。使用缺乏脂氧合酶的大麦麦芽进行酿造,也会使最终啤酒的风味稳定性更高。
阻断来自大麦麦芽中亚油酸成分的氧化,被认为有助于稳定啤酒的风味
糖化完成后,进行过滤以获得12–14%P浓度的糖溶液(工厂中一般用比重法测量),称为甜麦芽汁。过滤去除了谷渣等固形物。连同谷渣一起,也去除了许多不需要的脂肪酸类物质。酿酒师们意识到,过滤工艺以及过滤后甜麦芽汁澄清度,对发酵性能以及最终啤酒的风味稳定性,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过滤也很重要哦!
啤酒花,啤酒风味的灵魂
过滤后,将甜麦芽汁与啤酒花一起煮沸。啤酒花是雌性啤酒花植物的花朵,为啤酒增添了风味。 煮沸有几个目的:杀菌,酶失活,蛋白质沉淀,颜色形成,去除不需要的挥发性成分,以及非常重要的是,啤酒花的主要成分α-酸转化为同分异构体 “异α-酸”。这种转化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异α-酸不光是更加稳定,而且溶解性也好。充分转化的α-酸,可以用更少的用量,达到同样的风味效果,因而成为厂家“投机取巧”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在麦芽汁煮沸过程,发生以下变化:
麦芽中的蛋白质和酚类化合物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并沉淀。提前沉淀,这对于提高最终产品的胶体稳定性很重要,如果沉淀在酒瓶里,顾客就要开骂了。
麦芽汁在这一过程中明显变黑。黑色素的来源体现在如下三方面:1、糖与氨基酸间大名鼎鼎的美拉德反应,2、多酚的氧化,3、糖的焦糖化。
麦芽和啤酒花中的许多坏的挥发性化合物都被蒸发了:例如挥发性硫成分,醛和碳氢化合物。这对于最终啤酒的品质很重要,因为这些化合物被认为对啤酒风味不利。
二甲基硫醚(DMS)是一种特别需要关
注的的甜麦芽汁成分,在麦芽汁煮沸过程中会迅速丢失。足够的沸腾时间是控制DMS的关键,唯有如此,它的前体物质S-甲基甲硫氨酸(SMM)才能充分分解。如果煮沸停止太早,则剩余的SMM在麦芽汁冷却期间仍会分解,但形成的DMS无法挥发。导致在最终啤酒中,高浓度的DMS带来讨厌的异味。
控制DMS的关键是煮沸:先转化,再挥发,缺一不可。火候很重要
煮沸使麦芽汁浓缩至发酵所需的强度。平均而言,每小时沸腾的体积减少8-10%。最后,煮沸还可以对麦芽汁进行灭菌,这对于避免后续过程,发酵和成熟过程中的微生物变质很重要。煮沸后,将麦芽汁冷却并除去固形物,得到待发酵的澄清液体(酒花麦芽汁)。添加酵母,并将溶液通气搅拌以促进酵母生长。
酵母发酵,啤酒风味的精灵
在主要发酵阶段,酵母将麦芽汁中的可发酵碳水化合物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并形成了其他具有风味活性的挥发性成分,例如酯,醛和高级醇等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对最终啤酒的风味有重要贡献。究其根本,这些风味的成分取决于酵母菌株和发酵条件,使啤酒酿造者可以在不同的啤酒工艺中创造独特的风味。
主发酵之后的液体称为新(生)啤酒。它包含的不良风味成分,需要在低温下成熟(Lagering)数周。在这段期间内,异味化合物会被剩余的酵母细胞转化为异味较低的化合物,或者被陈化阶段形成的二氧化碳携带出啤酒本体。在成熟阶段需要监控的最主要化合物是二乙酰和戊二酮。因为它们的风味阈值非常低(数量很小就可以很臭),这些化合物在啤酒中特别讨厌。只有当这些风味活性化合物的含量降至其临界浓度以下时,啤酒才可以过滤、分装、上市销售。
最后就是作为总结的全套流程图。
别看原料就那么简单的四种:麦芽、水、啤酒花、酵母。这里面的科学原理,和关键工艺还是挺复杂的吧。
扫盲扫盲,越扫越盲,如果还是对啤酒中的新鲜事感兴趣的话,别忘了关注我哦。
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