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的感知
还记得八九年前笔者刚到国内工作时,偶尔心血来潮,会自己煮点现磨黑咖啡给同事们喝。当时大部分同事们的表情都像是哑巴吃黄莲,不禁让笔者心里有个大大的OS:有这么夸张吗? 一点都不苦啊!
依然有许多人认为黑咖啡就是苦
后来慢慢了解到咖啡的成分、品鉴以及感官科学,才明白了每个人对味觉感受的阀值是不同的。此处的味觉阀值指的是感受到味道的浓度门槛,可能因长期训练而能感受到低浓度味道,也会因长时间接触而习惯了某些味道。
咖啡杯测是味觉大考验
咖啡之苦
同一杯咖啡,时常喝的人会觉得不苦,偶尔喝的人就会觉得苦。但苦味的确是咖啡各种味道里很重要的一个组成。
咖啡的苦味有几大来源:
第一类是最为人熟知的是咖啡因,但含量并不高,只占了咖啡苦味不到15%。
第二类是绿原酸内酯及相关产物,绿原酸内酯是咖啡生豆所含的绿原酸在烘焙过程中转化而成,如果烘烤继续进行,绿原酸内酯又会分解成另一种物质苯基林丹。轻度和中度烘烤程度的咖啡中,绿原酸内酯会产生温和的苦味,但如果咖啡豆烘烤时间比较长,绿原酸内酯的二次分解产物就会产生浓烈的苦味。
第三类苦味来源是与烘焙程度相关的褐色色素,烘焙度越高褐色色素的分子量越大,苦味也越强烈。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烘得越深的咖啡基本上越苦。
啤酒之苦
日本人喝咖啡喜欢有苦味,那种优雅地令人愉悦的苦味。而台湾人喝咖啡的习惯主要是师法日本,也造成了大部分的台湾咖啡消费者爱苦不爱酸的偏好。
有意思的是,台湾另一种明显带苦的饮料,就是啤酒。台湾啤酒经典老版本,是个有强烈麦味跟苦味的啤酒,我们从小就是喝这样子的啤酒长大的。笔者人生中第一杯啤酒,是小时候跟父母在海产店里所喝到棕色瓶老台啤,永远记得那口冰冰凉凉、带着漂亮泡沫的金黄液体,虽然苦,但就着沙拉鲜虾吃的那甜美滋味。
左一跟右二是最古老的台啤记忆
国内的各种常见国产啤酒,青岛/ 雪花/ 哈啤等等,苦味都不是特别明显,但据笔者一些初到大陆工作的台湾朋友们反馈,他们似乎还挺认可这些国产工业啤酒,一致性的评价有"不苦"、"便宜"、"喝不醉" 等等赞赏之词。然而啤酒的苦味,在工业拉格以外的啤酒风格里还是非常重要的,越浓或者越甜的啤酒,越需要略高的苦度去平衡味道。
水啤当水喝也挺好
更有甚者,精酿风格里的两大当红明星,IPA以及帝国世涛,更是强调了苦味的表现。啤酒的苦味来源是啤酒花,啤酒花中的物质α酸在煮沸的同时异构化,成为更苦也更容易溶入麦汁的异α酸。
啤酒的苦味主要来自啤酒花
啤酒的苦度单位是IBU(International Bitterness Unit),1个IBU指1升啤酒含有1mg异α-酸。酿酒师们通过投入啤酒花的种类/投放量/煮沸时间等参数去控制啤酒的苦度。
精酿啤酒爱好者们,一旦开始习惯了爽利的酒花苦味,就会越发追求一些重口味重苦度的酒款,就好似上了瘾一样。于是乎,新一代的酿酒师也做出越来越多双倍化/帝国化的重口味啤酒来满足这些酒鬼们。
听说有1000IBU的1000IBU
苦尽甘来
虽然咖啡与啤酒当中的苦味物质截然不同,但苦味在这两种饮料中一样是起到平衡味觉、增加回味的重要作用。笔者非常喜欢这个成语,"苦尽甘来",用来形容好的咖啡与啤酒都极其贴切。
而就像各地方的人们喜好吃酸吃辣各不同,苦味感受也是很个人偏好的东西,所以别瞧不起不能吃苦的人,也别觉得能吃苦的家伙是爱装X。
- 相关文章阅读推荐 -
从咖啡到啤酒:我们都有被烤过
从咖啡到啤酒:“精”来自良好的发酵
从咖啡到啤酒:“精”是一种态度?
作者介绍:
希恩,酒花儿特约撰稿人
BJCP裁判,时尝咖啡&总嗜啤酒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