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啤酒之邦”。在喝啤酒方面,英国是一个“大国”。如果按人均消费计算,人每喝一瓶啤酒,英国人就要干掉十瓶。有句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果这句话也适用于英国,那么养育英国人的“水”就是啤酒。
因此,如果你想知道英国的脾性,那么较直接的一个方法就是去酒吧饮杯啤酒。去英国之前,我以为啤酒只有一个品种,到英国以后才知道啤酒的种类五花八门:有清啤和醇啤,有甘啤和苦啤,有蒸啤和熏啤,还有白啤和黑啤。不同地方的人喝不同口味的啤酒。如果你和一伙朋友去酒吧,看看他们喝什么酒,就能大概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人,例如英格兰人爱喝苦啤,苏格兰人爱喝甘醇啤,爱尔兰人爱喝黑啤,而美国人要喝清啤。英国人的脾性之所以比美国人更含蓄和多层次,大概酒的成分也起点作用吧。
啤酒较诱人的是那层覆盖在金色酒液上面的泡沫,它像雪花霜的白、像奶油的细腻,闪着珍珠的亮光。酒保从杯架上摘下一只晶莹的玻璃杯,不紧不慢地注入酒液,当泡沫聚集起来的时候停一下,要等待泡沫压实后再注入酒液。这样反复几次,泡沫逐渐积厚,就可以在杯口上站稳了。泡沫是斟酒的一门技巧,而且很有观赏性和诗意。一粒粒小珍珠从酒杯底不断地冒出来,徐徐升到啤酒的表面,堆起一层清香诱人的白色云朵,像是取之不尽的灵感。据说许多好诗、好文就是在此时酝酿出来的。在英国,啤酒和酒吧被罩上了一层文化色彩。
英国酒吧买啤酒不是论“杯”,而是论“品”,品是英制容量单位,所以对酒保不要说“一杯”啤酒,而应该说“一品”啤酒。由于啤酒的种类很多,即使同一类的酒也有不同的牌子,所以你也不能简单地对酒保说“啤酒”,而要明确讲出酒名,告诉他你要“老猫汤姆”还是“苏格兰飞毛腿”。在爱丁堡,如果想喝正宗的苏格兰啤酒,最好知道什么是“先令”。先令曾经是英国的一个货币单位,但是在苏格兰,如果啤酒瓶上标着“八十先令”,它既不是指酒的价格,也不是指酒精的度数,而是表示酒体丰厚的程度。
啤酒不像红酒和茶叶那样有分级制度,但是喝啤酒像品红酒和品茶一样,也讲究色、香、味。好啤酒看上去清澈透明,色泽鲜亮;闻起来淡雅芬香;入口时,清露晨流,沁人心脾;收口时,“胡”味无穷。“胡”是啤酒花特有的苦香味,不同的“胡”味酿造成不同的“啤性”。那种能把苦味喝出香味、以苦为乐的人才有希望修成“酒仙”,否则就只能算酒鬼。
英国是个讲究等级的社会,既然啤酒没有分级,于是酒吧便成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场所。酒吧有社会之分,有行业之分,有兴趣爱好之分,还有性倾向之分。如果你去错了酒吧,那就像去错了教堂,会令你很尴尬。
刚到爱丁堡的时候,我跟着一伙美国留学生晚上去“走吧”。我们走到一家酒吧,门口站着几个彪形大汉,他们是酒吧雇来维持秩序的保镖,据说他们能把人打得像皮球那样“邦、邦”跳,所以俗称“邦爷儿”。邦爷儿看到我们当中有几个人已经醉醺醺的,就拒绝让我们进入酒吧,劝我们不要再喝了,应该回家休息。虽然他们讲话的语气很客气,但是态度却非常坚决。我们走了几家酒吧,都有邦爷儿们出来“挡驾”,气得美国佬嗷嗷叫,但也没办法。我心里却庆幸省下了几英镑的伙食费。
读书人不喝酒就像啤酒没有泡沫,太乏味了。现代儒学家冯友兰先生曾把读书乐和饮酒乐做过比较。他说,如果好酒之人知道读书之乐,那么读书就会乐过饮酒;反之,如果读书人有饮酒之乐,则饮酒乐过读书。在这方面,中英文化倒没有矛盾。英国着名法学家和作家休斯总结他在牛津大学的生活时说:“啤酒和木球虽然不能当作生活的全部,但在英国人的教育中,它们肯定是有益的。”大学生们对此一定非常赞成。事实上英国大学生素有泡酒吧的传统。斯蒂文森当年在爱丁堡大学法学院读书的时候,泡酒吧的时间多过上课的时间,以致他的“好”榜样成为学弟学妹泡酒吧的借口。
爱丁堡有一家大学生经常光顾的酒吧,叫作“大夫吧”。这个名字一语双关:一方面,“大夫”与“博士”同义,适合做大学生的酒吧;另一方面,在古时候,啤酒是一种药水,大夫用它治肠胃病。这家酒吧很特别,它除了有酒柜和吧台以外还有两个大书架,上面摆满了书籍,其中不乏文学名着和学术专着,使它成了一家有酒喝的“图书馆”。这些书是常来酒吧的学生毕业后捐赠的。大学新生来这儿喝酒的时候,会意想不到地在学长们留下的财富中发现很实用的学习参考书,所以在这儿泡吧,还真能泡出几个学分。
在英国,酒吧算半个文化场所。一个人可以没上过大学,但不可以没上过酒吧,这不是酒量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文化品味。所以周末的时候,我也会和同学一起去泡酒吧,试图提高文化的“水”平。不过,尽管泡酒吧的时数多了,酒量也大了,我却总是与“文化”隔着那层泡沫,品不出它的滋味。这么肤浅的问题又不好意思问人,只好闷在心里,直到很多年以后我看到英国的一个电视节目,才“瓶塞”顿开。
那是一个科学节目,讲的是文化的起源。话说有一群四处流浪、朝不保夕的猴子被送到动物园,过上高枕无忧的生活。它们从此不再奔波,不再为三餐发愁,只愁如何打发空闲出来的时间。于是这群猴子开始找石头玩,并逐渐地由玩石头发展为收藏石头,然后挑出较光滑的石头端在胸前去开“派对”。人类学家指出这就是“文化”。在英国,不会喝酒不要紧,不懂当地文化也不要紧,只要去酒吧要上一杯泡沫飘香的啤酒,把它端胸前,就可以享受英国的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