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今年的白酒行业并没有迎来往年的欣欣向荣,反而一跌再跌临近冰点,白酒好像正无可挽回的踏入新一轮下跌周期。
原本作为资本宠儿、社交刚需的白酒,却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争议,当代年轻人对白酒的意见似乎越来越大。
我们不禁发出疑问: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爱喝白酒了?
物欲横流的年代,白酒成了老派的象征
白酒是中国的国酒,在国际交际上,也必定有着白酒的身影。即便在这样的光环加持下,也不能改变爱喝白酒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的事实。
同样作为世界几大蒸馏酒,葡萄酒、威士忌、伏特加等舶来品,是当代年轻人标新立异的象征,而中国传统白酒,却成为了古板、老派的代表,也没能在全世界流行起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中一大原因便是白酒“土”!
世界上的所有蒸馏酒,无非就是原料豫酿造方法的区别。蒸馏酒的原料要么富含果糖,要么富含淀粉。酿造方法总体来看,都是发酵、蒸馏、贮存,有时候还需要一点勾兑技巧。
理论上看,白酒于伏特加都是粮食酿造,但味道上却天差地别。
这是因为,白酒是六大蒸馏酒中,唯一主动加入霉菌参与发酵的品种。酒曲的原料是发霉谷物,用酒曲酿酒,会让白酒中有大量醛类,醛类和醇类发生酯化反应,也就形成了复杂的,不同于其他蒸馏酒的浓郁香味。对于不经常喝酒的年轻人来说,这个味道更接近一种臭味,喝不习惯。
另外,虽说白酒香型众多,酱香、浓香、清香、米香等等,香型不同,风味口感也有所不同。但问题在于,不管是哪种香型,都很难像金酒威士忌一样加冰、空口喝,也不大能兼容果汁、雪碧、冰红茶。
所以老一辈人喝白酒总需要点下酒菜,这对于从小喝饮料长大的入门选手来说,白酒太过单调,不懂变通,又不好喝,自然不爱喝。
酒桌文化下,喝白酒却变味了
喝酒,原是一件放松的事情。快节奏的生活中,需要酒来放缓节奏,调剂生活。四下无人的时候,独酌两杯小酒,是对生活的享受。
年轻人讨厌的并不是酒,而是各种酒桌上的各种“隐形权力”、“潜规则”。
聚餐、陪同吃饭时坐在酒桌上才发现,而酒桌无疑是江湖中的江湖。
不仅有坐错位的尴尬,甚至有时被人叫起来换座位,都不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还有面临敬酒的考验:敬酒的顺序,什么时候敬酒,敬酒时说什么话,这都有讲究,稍有不注意,刚刚建立起的形象满盘皆输。
一场酒局,就是一次试探,一次反馈,一次确认,对于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而言,当然会谈“酒”色变。
当“酒桌文化”嫁接到职场,便成了滋生猥亵侵害的温床,“酒后闹事”,借着劝酒犯罪的案例仍旧历历在目,让不少年轻人对白酒望而却步。
因此,一种将喝白酒视为非正常现象的青年文化正在蓬勃发展。
财务压力之下,白酒已成奢侈追求
减少喝酒不仅仅是因为对白酒风险,酒桌不良习惯的厌恶,还与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息息相关。
在 2000 年代初进行研究时,在一个酗酒和派对吸毒的时代,彭尼记得年轻人讨论过享乐主义,以及他们希望通过“无人打扰并享受美好时光”来切换自己的生活。对于那时候的人来说,喝酒是享乐主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现在的情况正好相反,白酒高端化依旧是行业的主流方向,日益上涨的白酒价格使其成为了身份的象征。但是对当下年轻人来说,各种生活压力已经让他们的业余生活自顾不暇,他们需要靠薪水维持生活。
虽然白酒种类繁多,涵盖了各个档次,但是档次低的白酒不好喝,有的还是酒精酒冒充纯粮酒,而那些品质好的白酒价格都太贵。
就拿最受欢迎的茅五剑来说,没有几个年轻人喝得起,年轻人大多都是刚步入社会的职场新手,收入有限,自然舍不得喝白酒,于是就只能选择相对便宜的啤酒和果酒。
阅历不足,尚难喝出酒中滋味
“年少不知酒滋味,喝懂已是沧桑人。”年轻时不爱喝白酒,一尝白酒便觉得辛辣,忍受不了,但白酒是需要细细品味的,不应被辛辣的固有印象吓跑,而是要去慢慢品味它。
一些年轻时几乎不喝白酒的人,到了中年,很多也会多少喝一点儿。当我们从毛头小子过渡到有为青年的时候,渐渐地就会喜欢上白酒,这其实是一种细腻,只有有经历的人,才能品味出白酒的诸味。
我们小时候,很不懂长辈们为什么都爱喝白酒,直到走进社会,挑起重担,历经沧海桑田,品过酸甜苦辣,才深深明白:为什么越成熟的男人,越爱品尝白酒的滋味。
人到中年,上有双亲下有儿女,这时的喝酒可不是和二十岁那般喝酒,人生失意,需借酒下肚;感慨生活,长谈失意,回望幸福,来杯白酒;把酒对月,人生几何。
白酒的味道是丰富的,只有细心品味才能感受得到,人到中年,历经沉浮,看透世事,对于白酒的品鉴,也更有万般滋味在心头吧。
酒都是中性的,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喜欢白酒、啤酒、红酒等等,都不过是口味问题。让“酒”变得复杂的,是人们赋予的功能意义。
至于年轻人爱不爱喝白酒,这本身也不是问题,只不过如果等他们“长大”了,被迫“爱”上白酒,这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