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自古有“山国”之称,处在群山包围之中,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有92.5%的土地形态是山地和丘陵,王阳明感慨“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
这样的地形限制了外来文化、经济的过度流入,让大山中的天然生态群落都得以保持原样。但也是这样的地方,产出了不少享誉全球的名酒。
白酒是贵州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数据显示,2021年,贵州GDP排名上升4个位次,上升到全国第22名。“十三五”期间,贵州白酒产业年均增速达到了12.7%,白酒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贵州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30%;
2022年1-10月,贵州省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值同比增长49.8%,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拉动工业经济增长8.3%,产值达1580亿元。
2022年以来,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白酒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高质量发展”频频被提及。除去上述显而易见的经济效益,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也同样值得关注。
一是白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链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白酒产业上游的原料种植来说,白酒产业的发展拉动了上游农业的发展。贵州白酒产业以酱香为主导,仁怀作为中国酱酒核心产区,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酱香酒产业产能约60万千升,约占我国白酒产能的8.4%,其中仁怀地区的产能30.6万千升,占比50%之多。
产能的增大,意味这酿酒原料的需求增大。2022年,贵州省红缨子糯高粱种植面积达253万亩,经测产,预计全年高粱产量70万吨以上,可有效保障年度酱香白酒“下沙”需要。全省白酒产业目前建成投产项目48个,新增产能7.9万千升,另有137个项目正在建设中。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止至2022年4月,仁怀市共有白酒生产企业(作坊)及销售门店8797家,其中白酒生产企业上千家,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规模白酒企业106家、产值在2000万元规模以下白酒企业367家,销售门店7117家。
仁怀白酒产业从业者约130000人,其中管理人员20428人、制曲工6281人、勾调师(工)1034人、白酒酿造工41054人、包装工9971人、设计师(工)812人、销售人员35690人、后勤服务等其它人员13425人。而白酒产业链覆盖面也远比所列的要多,也就是说,酒业从业人员远比13万人多。
二是白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绿色可持续,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共行。
就赤水河流域而言,随着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产业不断扩张,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生态保护一度成为环境监测的重点。
近期,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官方网站消息发布了《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3年3月1日起施行。
《条例》写入了诸多细节,执行性很强,并针对不同主体的违反行为规定了处罚。《条例》的发布意味着将加大赤水河的保护投入和优化,让赤水河流域的酱香酒生产有法可依,对整个赤水河流域的上下游起到规范作用。
同时,也会将环保不过关的生产企业排除在外,促进优胜劣汰。白酒产业发展要求环境友好,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白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在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下,不论是何种香型的白酒,能不断适应市场需求、不断让企业发展达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酒企,都能具有在此轮或下一轮的调整中稳步前行的实力。因此,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方能在不确定中创造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