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中国的起源之说有许多版本,时隔千年,有所考证的史实已经是凤毛麟角。只有一些广为流传的传说来解释酒的源头,如猿猴酿酒、仪狄早酒等。其中趣味性最高,文化色彩最丰富的,就是杜康造酒。
杜康造酒的说法并非来自什么文献,更多的是口口相传的传说。
传说杜康是夏朝的一位国君,执政时国泰民安。虽人口增长较快,但因国富民强,生产力很高,每年会有许多富余的粮食屯下。
于是杜康朝思夜想,欲图以粮食为原料,创造一种可供人们畅饮的水。经过多次试验和尝试,仍然没有结果。
直到一天夜里,杜康梦中遇神仙点化,得到了最初的酿酒之法:
将粮食泡入水中,密封九天之后,在第九天的酉时,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下午5:00到7:00,加入来自三个不同人的三滴血,朝思暮求之物就成了。
醒来之后,杜康丝毫没有怀疑梦境的真实性,立即准备大量的水和粮食,将粮食泡好后密封起来。
关于那三滴血,杜康担心提前取好的话,保存会成问题,于是在第九天的酉时才去大街上找这三个“志愿者”。
走在街上,杜康遇到的第一个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生,在听取了杜康的意图之后,书生欣然接受,提供了自己的一滴血。
第二个志愿者是一位性格刚烈的武士,在接受“采访”后,同样表示愿意献出自己的一滴血。
可奇怪的是,平时热闹的大街上,这天人格外的少,再加上酉时正好是饭点,杜康再没遇到什么人。
眼看着酉时快要过去,杜康终于遇见了一个人,可这个人恰好是个傻子,杜康也没管他同没同意,匆忙地扎破傻子的手指,“抢”了一滴血回去造酒。
杜康拆开盖子,将三滴血小心地加入泡好的液体中,酒香四溢,充满了整个房间。世上的第一桶酒就这样诞生了。
而酒带给人的变化,也继承了这三滴血拥有者的性格。初饮之时,酒会让人灵感迸发,抒发情感之时如书生滔滔不绝,创作之时如学者思如泉涌。
多喝之后,人的性格便如刚猛的武士,情绪极易被调动,更加讲究义气和血性。
饮酒过量之后,便会像傻子一样做不该做的事、说不该说的话。
这样的传说虽然很多细节上不合逻辑,但背后却对酒的特性做了非常有趣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