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两汉时期,酒在人们眼中还是很世俗的,实用性很强的东西。西汉时期有人说它是“庶民以为饮,君子以为礼”,言下之意就是饮酒为乐,而上层人士则用之以行礼,那就包含了一套仪式以及一定的寓意。
中国传统文化受儒家影响最大,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礼仪也是受到儒家影响。比如儒家说的“酒德”,见于《尚书》和《诗经》,提到只有祭祀时候才能饮酒;平时少饮酒节约粮食;禁止聚众饮酒;禁止过度饮酒等规定。
对饮酒过程的礼节有具体规定。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说了晚辈可以喝酒了,那才能举杯;长辈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主客之间,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叫酢),还得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敬酒叫旅酬,依次敬酒叫行酒,两方都要“避席”,起立为宜。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酒在发展中与民俗的密切融合,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期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这些活动,酒成为中心物质。本身就是一些仪式活动场合,所以喝酒自然有些仪式讲究,我觉得尤其在一些好酒的地区,只有喝酒才能表达主客尽欢的感情。
俗话说,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这些活动离开了酒也就少了份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