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的起源约在6000~7000年以前,至周朝时,受益于生产力的进步,酒酿造技术和酒文化也是空前繁盛。
周朝王室设有专门的酿造部门,并有酒官。我国最早的禁酒法令《酒诰》,就颁步于这一时期,“禁官纵饮,禁民酗酒,讲究酒德”,可见当时饮酒之风多么盛行。
春秋战国时,人们酿造酒的原料多种多样,酒的品类也非常的多。
按大类来分,主要以谷物酒为主,还有《楚辞》里提到的配制酒,以及带点神奇色彩的果酒。
接下来,就带大家简单的了解下这三大类酒。
一、谷物酒
原料: 根据相关文献和出土实物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谷物酒主要原料有秫米、稻米、黍米等。
品类:主要可以分为过滤酒(“泲酒”);未过滤酒(“浊酒”)两类,其划分标准为是否有糟滓存在。
1、泲酒
泲酒的主要代表是“三酒”。
《周礼》:“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清酒
所谓清酒,是指酿造时间最长,酒色最清澈的泲酒,其地位最尊贵,是祭祀专用酒。
昔酒
昔酒酿造时间次于清酒,冬酿春熟,也称“春酒”,酒色相对清澈,酒味醇厚,通常是祭祀结束之后,无行事的众臣,陪客饮用的酒。
事酒
事酒的特点:“有事而饮也”,就是说有事的时候,随时可以酿造。其酒色最次,酿造时间也最短。通常是“卑贱执事之人”,在祭祀后饮用的。
说完过滤酒,咱们再来看看未过滤酒。
2、浊酒
浊酒的主要代表是“五齐”。
《周礼》:“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沈齐。”
泛齐
《说文解字》将泛齐解释为行酒。行酒又称薄酒,酒味淡薄,酒度偏低,不比厚(醇)酒。
醴齐
醴齐成酒快,酿制一夜即成,酒中的汁、滓比例相对稳定,风味甘甜。
盎齐
盎齐的特点是酒液呈葱白色,酒醪发酵旺盛,如云气缭绕一般。
缇齐
缇齐即色赤如缇的浊酒。郑玄注:“缇者,成而红赤”,其酒色可能是原料渗出,或是由霉菌分解导致。
沈齐
五齐中酒液最清者,相当于汉代的“苍梧清”。此酒应是酿造过程中,糟滓受重力作用沉淀,故酒液较清澈。
二、配制酒
春秋战国时期,配制酒大多以配料命名,例如:桂酒、椒酒、菊花酒等。不仅用于祭祀,人们也常在节日里饮用。
下面为大家例举几款具有代表性的配制酒。
鬱鬯(yuchang)
一种用黑黍和郁金汁混合而成的美酒。常用祭祀宗庙、招待宾客。
桂酒
以菌桂为原料放于酒中而制成的香酒。《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籍,奠桂酒兮椒浆。”其酒清香芳醇,常饮可治疾养颜。
(注意:桂,是指菌桂,而非桂花)
椒酒
用花椒酿制的香酒。朱熹注:“椒浆,以椒渍浆中也。”战国时,楚人常用椒酒作为祭祀佳品。
菊花酒
用菊花浸渍而酿成的香酒。战国时,楚国已出现了餐菊之风,“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汉代九月九饮菊花酒的规定,应来源于楚国的风俗。
最后,咱们再来了解下果酒。
三、果酒
现在一提到葡萄酒,人们就会想到洋酒。其实,我国葡萄酒酿造历史非常久远,文字确实的记载是秦汉时期。
1980年河南罗山县,考古发掘的一座商代后期古墓中,有一个盛有液体的密封铜卣,后经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液体为古老的葡萄酒!
这就说明,早在殷商时期,先祖们就开始了葡萄酒的酿造,那么春秋战国肯定也是存在的,只是暂无文献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