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山东人,想必大家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相近的人物形象:人高马大,口音彪悍,喝酒海量。
山东人酒量大的固有印象,大概率是来自于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中武松这一人物形象。
在施耐庵的书里,武松来到景阳冈酒家,豪饮十八海碗美酒后上山打虎的故事,由于描写太过生动,也就此给全国各地的朋友留下了“山东人能喝”的印象。
不过,作为在山东生活数十年的“新山东人”来讲,山东老乡确实爱喝、也能喝,喝完还不上脸、不上头,让外地人颇为羡慕。
但是,对于国内各大白酒品牌比较了解的朋友,可能一直以来都有个疑惑:
既然山东人这么爱喝酒,有这么大的市场,为啥在山东本地范围内,就没有诞生出一个能在国内驰名的头部白酒品牌呢?
其实,在上世纪末,山东还真有个一线白酒品牌,曾经靠着“央视标王”的名头火遍全国,甚至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如今却已然销声匿迹。
这款陨落神坛的酒,就是“孔府宴酒”。
听到“孔府”这俩字儿,你可能会瞬间一愣,山东有款孔府家酒,现在卖得还可以啊?虽说算不上头部酒企,目前运营情况也还算不错啊?
且慢且慢,咱今天要说的这款酒,不是孔府家酒,而是孔府宴酒!
它跟孔府家酒的品牌名,就差一个字儿,在当时颇有“蹭热度”的嫌疑。
当年,山东白酒品牌仍在国内颇有竞争力,特别是90年代前,堪称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可到了90年代,随着家用电视的逐渐普及,“商业电视广告”也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当时重要的营销手段。
要说山东人,除了上述咱们提到的几个固有印象,还有一个不那么占优的特点,就是太老实。
在当时,原本在国内市场上颇有分量的各大山东酒企业,走的都是“闷声做产品”的路子,没能跟上时代浪潮,产品质量虽然一直保持高水准,知名度却逐渐落了下风。
而在这其中,只有一个鲁酒企业,抓住了电视广告新兴起的这波红利期,一举打响了知名度。
没错,就是孔府宴酒。
1992年,国内各大商场都能看到孔府宴酒的广告推介区,西安电视台甚至滚动播放孔府宴酒的广告,帮助这款鲁酒成功打开了这座“西北第一城”的市场,销售额一再创造新高。
到了1994年,孔府宴酒更是破釜沉舟一般,豪掷3000万,夺得首届“央视标王”,拿下了价值连城的央视广告位。
强有力的宣传力度,如滚雪球一般,让孔府宴酒的名声越来越响,快速红遍大江南北,单单1995年这一个年度内,销售额就突破了10个亿,碾压老牌劲旅茅台!
然而讽刺的是,靠电视广告营销起家的孔府宴酒,走上下坡路的标志,正是在下一届“央视标王争霸”中,输给了一款竞品。
眼见孔府宴酒在1995年的大获成功,同样来自于山东的白酒品牌秦池难免眼红,在次年拿出6700万,抢走了央视标王的称号。
失去了营销主阵地,且由于扩张规模过大,品质把控出现了问题,1996年之后孔府宴酒销量明显下滑。
最可笑的是,抢走标王的秦池酒,在1997年爆出了“收购外地基酒勾兑产品”的丑闻,不仅砸了自己的招牌,也毁掉了山东其他同行的口碑。
其中受到波及最大的,相信您已经猜到了,依然是前两年迈步最大的孔府宴酒。
2015年,苦苦支撑的孔府宴酒,再也无力维持正常运营,无奈地宣告了破产,曾经的辉煌,也都成为了历史。
纵观二十余年来孔府宴酒的发展进程,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从事制造业,最关键的护城河,从来不是天花乱坠的营销手段,而是产品过硬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