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荣老师在他的微信公众号里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通过茅台镇一位叫王堃的酒企老板砸茅型瓶,提到了茅台镇的品牌觉醒问题,让我感触很深。而我最近在走访终端零售渠道的同时,也着重在了解茅台镇酱香酒市场的情况,从市场角度来看目前茅台镇酱香酒企业面临着四大忧虑,分别是品牌模糊,产区优势淡化,破局迷惑以及渠道建设缺失。
我坐井观天的分别简单说说。
第一,品牌定位普遍模糊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在探讨酱酒的品牌化的问题。然而品牌化是人才、资金和市场渠道等综合要素的整合,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是需要长期投入和漫长的时间周期才能形成的。
而有些企业热衷于打爆品,爆品思维与割韭菜有相似之处,没有良好的品牌形象与稳健的渠道支撑的爆品只能是昙花一现。所以在我看来,茅台1935才算爆品。
品牌要传递的是个性,是差异化。也就是消费者选择你的理由是什么,适合什么样的人群饮用,适合什么样的应用场景。
目前我所看到的茅台镇企业几乎都围绕着同样的卖点展开,比如12987生产工艺,茅台镇核心产区概念,茅台酿造大师加持,大曲坤沙优级酒水,以及明星代言。
但是如今,这些几乎已经成为酱酒的标配,就好像是一辆车有轮胎、方向盘、油门、刹车一样,并没有什么稀罕的。
当这些卖点成为每个企业都在宣传的卖点的时候,它就构不成差异化,相反成了同质化。
一个品类的所有的品牌处于同质化的卖点当中的时候,那这个市场就变成了一片红海,那就要给出我为什么要选择你,而不选择他的理由。
品牌的核心归根到底是文化,赋予一瓶酒什么样的文化很重要,而文化绝不仅仅是包装的改变。
文化的缺失源自于定位的模糊。
比亚迪定位于家庭轿车,五菱宏光定位于客货用车,他们在细分市场都是佼佼者,这一点值得酒企借鉴。
第二是产区优势正在被淡化
产区优势一直是茅台镇的核心竞争力,那是因为茅台的加持。但在多年发展后,一方面源自一部分茅台镇企业的不自爱,一方面源自金沙、习水、兴义、古蔺乃至山东、北京等地酱酒品牌的快速发展,酱酒的产区概念逐渐模糊,离开茅台镇也有好酱酒逐渐被消费者所接受,这也是最近几年来,摘要、习酒、郎酒、贵州醇、华都、云门乃至北大仓都拥趸的原因。
因此,茅台镇的产区概念正在被淡化。
理论上酱香酒第二阵营思维理应以核心区产区茅台镇为主,而事实上,却形成了茅台镇外花开更艳的情况。
当产区概念被打破,那就进入了品类竞争,也就形成更大层面的竞争,而这种竞争无疑对于茅台镇企业而言是有巨大压力的。
如何守好核心产区概念的大门,与茅台酒一样,建立起市场竞争中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屏障,显得更加重要。
第三,如何砸掉心里的茅型瓶
茅台镇的王堃,在一次公开活动中,插入了砸茅型瓶的环节。这一举动将之理解为茅台镇企业的破局之举,并无不妥。
长期以来,茅型瓶红飘带在飞天茅台的加持下,成为酱香酒的标志特征,但在不健康的发展时期,不得不承认也成为低质量高仿产品的特征,还成为品牌发展道路上,人们心中的桎梏、枷锁。
无论你的口感有多好,茅型瓶传递的信息最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为茅台品牌做嫁衣,而对自己的品牌的成长并无好处,一个品牌连自己独特的产品形象特征都没有,何谈品牌?
同时,有很多企业在口感上总是类比飞天,并且形成了茅风味的概念。而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对比逻辑,对于飞天茅台的消费客户而言,所饮用的绝不仅仅是口感,或者说,口感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而是品牌因素。
口感不是茅台产品在市场上的独特优势,自然也不是其他酱香酒产品的独特优势,还沉浸在与飞天茅台的口感对比与茅型瓶的模仿上,只是停留在在初级发展阶段。
所以这一砸的象征意义代表了破局的愿望。
但破局之后怎么走依然路漫漫其修远兮。
第四,渠道建设的缺失
渠道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简单的授权、打款、发货,需要服务,而不是管理。
渠道建设与品牌建设一样,需要长期的投入,需要服务体系的支撑。
茅台镇企业现在需要焦虑的是,在头部品牌一二线阵营已经基本形成的情况下,经销商在选择上更加倾向于品牌化产品,因为他们有完整的服务体系,完整的品牌传播链条。
品牌,绝不是只有一瓶酒因为好喝,就可以找到代理商。
我知道很多茅台镇的业务员很优秀很勤奋,但是很抱歉,我现在连他们的微信都不敢回,因为他的产品对于我们来讲,不具备可操作性。不是因为我没有客户,而是我们的客户在选择白酒的时候,优选品牌,并且品牌化产品各价位段都已经很丰富。
所以对于销售渠道而言,品牌是优选,而后才是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价格、利润。
但并不是没有机会,当前,茅台镇新兴品牌要考虑如何建立新的厂商关系问题,因为旧的厂商关系存在明显的弊端,存在斗争,存在分歧。
以上四个问题是最近所见、所思、所感,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每个问题也能解决,但首先解决的是茅台镇酒企老板们的心态。
以上坐井观天,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白酒一次只能喝二两的老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