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美酒配佳肴。
据日本国税厅 2005-2006 年关于日本饮酒人群为何喜欢喝酒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与食物的搭配度是日本酒民选择酒类饮品的考虑要素之一。
△ 资料来源: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就餐时以酒搭配、根据餐食搭配特定酒类的佐餐酒文化在日本普及度较高。反观中国则大不同!
跟日本的日常居家小酌不同,大多数中国人在就餐时并不爱喝酒,他们在就餐时很少会考虑喝酒。
同为亚洲国家,为何差距这么大?
在野村东方证券的研究报告《日本酒类消费对中国的启示》中,我们找到了中日佐餐酒文化差距的原因。
#1、中日餐饮搭配常识的不同
日本酒民鲜少只喝某一特定品类的酒,普遍具备美酒与佳肴的搭配常识。
不同的食品搭配不同的酒,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会不一样。根据酒和食物的自身特性,组成互相衬托风味的搭档。比如,吃刺身搭配吟酿酒;吃烤肉搭配生酛酒等。
哪款酒、怎么佐餐能让这顿吃得更满足,日本人能跟你聊个三天三夜都不停。
且多数日本人认同以酒佐餐可以增添喝酒的趣味性。
日本清酒文化研究所在去年2月,就“疫情期间如何让居家饮用清酒变得更有意思”这个问题采访了116个日本人,有41%的人提及了“准备一些能够令人感到季节变化的下酒菜”,排名第一;33%的人提及了“比以往更加注意酒和菜肴的匹配程度”。
△ 资料来源: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跟日本比较,中国消费者对酒本身的口味及品质的品鉴还没有形成一个有高度共识的评判标准。酒的品类和餐饮的搭配也尚未普及。
除了“大闸蟹搭黄酒”这一点已大致达成共识以外,一般饮酒主要以自己通常饮用的品类为主,而鲜少根据食用的餐饮来选择饮酒品类。
再则,中国人基本上喝酒的场合都是节日欢庆、调节气氛居多,或者迫于社交,不得不举起酒杯。因为社交劝酒的愉悦感不高,中国消费者对于“以酒佐餐”的观念本身并不牢固,自然也不会再深入去了解餐饮搭配常识。
△ 资料来源: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中日侍酒师比例的不同
侍酒师(Sommelier)是指具备专业酒水基础知识和技能,懂得酒水配餐以及具有鉴赏能力的专业资格持有者,不仅需要掌握酒的产区、品种和口感等知识,还需具备推荐合适的佐餐酒的能力。
这是一个职业,虽然在中国并不流行。但在日本,拥有酒类资格证书的所有职业中,侍酒师的比例非常亮眼,是很多日本人考取酒类资格证书的首要选择。
根据日本侍酒师协会公布的数据, 2019 年全日本侍酒师证书持有者共 71,428 人,且持证数量连年增加。
△ 资料来源: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相较之下,根据葡萄酒及烈酒教育基金会(WSET)发布的数字显示,2018 年中国考取侍酒师证书的总人数仅 21,986 人。
虽然WSET并未公布日本籍证书持有者的数量,但大概估计,WSET 持证者加上日本国内的侍酒师协会持证者,日本整体持有侍酒师证书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远高于中国!
侍酒师的流行,为日本佐餐酒提供了很多搭配并广以流传。
#3、中日酒企宣传重点的不同
日本佐餐酒文化的普及与日本酒企的佐餐酒搭配知识输出密不可分。
日本酒企除了介绍自身产品,还会介绍适合与酒搭配的餐食知识,展示产品搭配菜肴清单,并从酒的口味特征、含有的成分物质详细解析其与某款餐食合适或不合适的原因,为消费者提供了深度的鉴赏知识。
△ 资料来源: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此外,从日本的酒类广告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酒企在产品宣传上更为看重产品本身的口感及与佳肴的搭配。日本某烧酎品牌的广告语 为“搭配日本料理,本格烧酎为佳”。
同为古越龙山的广告,在日本播放时,强调了“冰镇黄酒的口感和焦脆的煎饺十分相配”;在中国播放时,则以其历史悠久以及中国驰名商标作为广告语。
△ 资料来源: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这是因为中国酒企在宣传时,比起口感、口味等产品自身特征,往往更为强调自身的品牌价值、历史及制作工艺。
茅台的广告词“国酒茅台,玉液之冠”、“金奖茅台酒,诚交天下友”等,后起之秀江小白的广告里以心灵鸡汤为主,如“有理闯天下,有酒我不怕”,都不是从酒本身的描述作为卖点,这也许也跟两国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相关。
佐餐酒习惯有助于提升饮酒频次,增加酒类消费量。
对比日本,目前佐餐酒文化在中国的普及度远远不够。如果中国想把酒的销量提升,需要时间为佐餐酒文化做一个沉淀。
以上。
相比日本这个佐餐常识普及的国家,我们这些年都喝了个寂寞...
当然,此处并非强调人要多喝酒,这里要表达的是一种健康的佐餐酒文化。适量,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