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葡萄酒市场在16世纪开始扩大,依照酿制的方式与加烈的酒类,后续衍伸出各种以葡萄酒为基底的酒品,如:白兰地、雪莉酒、波特酒、马德拉酒、玛萨拉酒、威末酒等。
13世纪时,西班牙与义大利为了将葡萄酒加烈,会将葡萄酒煮滚、蒸馏。荷兰商人从中发现利益,在港口兴建起蒸馏器,希望把高酒精浓度的烈酒掺水做成葡萄酒的代替品,来减少船运的开销,却误打误撞做成风味丰富、复杂均衡的干邑白兰地。而白兰地经过不同地区的品酒喜好与酿制方式,发展出雪利酒、波特酒等酒品。
酿酒技术靠僧侣、宗教传承,葡萄酒市场在16世纪开始扩大
埃及、希腊和罗马人,逐渐成为世上酿造最程序最繁复的酿酒人。许多早期的科学进展在中世纪遭人遗忘,但酿酒技术有赖僧侣的努力和葡萄酒与宗教的连结而存活了下来。
16世纪初,葡萄园开始从教堂的事业转变为私人经营,而经营者通常是贵族。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英国尽量设法忘记他们正和法国交战,收购了敌人大量的美酒。殖民者开始到达新世界的时候,欧洲繁盛的葡萄酒市场显然已经蓄势待发了。
荷兰商人为了将葡萄酒加烈,意外制造出白兰地
当时也开始有了把葡萄酒蒸馏成白兰地的传统。13世纪西班牙和义大利的手稿显示他们将葡萄酒煮滚,做成某种浓烈的酒精。荷兰人称之为「brandewijn」,也就是「烧制过的酒」,之后简称为白兰地「brandy」。
港口有人酿葡萄酒,荷兰商人就在那里兴建蒸馏器,尤其是酒的品质普普通通,做成白兰地后利润比较高的时候。其中一个地方就在法国的干邑区。那地方的白酒并不糟,只是平凡无奇。
荷兰人希望把酒蒸馏成高酒精浓度的烈酒,之后再掺水做成葡萄酒的代替品,减少船运的开销。有时候,遇到商港的混乱与混淆,这些烈酒会在酒桶里待上比预期更久的时间。结果呢?就成了丰富、复杂均衡、熟成过的干邑白兰地。
之后才了解,即使是葡萄园的废料也能发酵──葡萄皮、葡萄的茎和葡萄籽都能丢回发酵槽里,做出像渣酿白兰地(grappa)一样的烈酒。
英国人对甜烈酒情有独锺,用酒花酿制出雪莉酒
葡萄白兰地和生命之水在欧洲开始独挡一面,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制酒厂注意到英国对白兰地加烈的甜酒情有独锺。在葡萄酒里加入额外的酒精,能轻松阻止发酵程序(因为酵母菌在酒精浓度高的溶液中无法存活),但也促进另一种不同的酵母菌生存。在西班牙南部的赫雷
(Jerez)地区,白酒传统上是在半满的大酒桶里熟成。大酒桶里住了一种特别品系的啤酒酵母菌,在酒上面形成厚厚的一层膜,西班牙人称之为酒花(flor),科学家称之为菌膜(velum)。和其他的酵母菌品系不同,酒花在较高的酒精浓度(大约15%)存活得更好,因此制酒厂会把酒加烈,让酵母菌存活。
英国人称这种酒为雪莉酒(sherry),大概是从赫雷斯的原文「Jerez」转换而成。而这些酒在存放时被酵母菌改变了风味,也就是所谓的生物熟成。此外,熟成时使用了索雷拉叠桶法(solera system),更让雪莉酒增添复杂度。
酒桶堆到4层高,只有最底层已经过桶的雪莉酒可以倒出部分装瓶,再把上一层桶里部分的酒倒入最底层的桶中。有些叠桶法已经持续运作了200年以上,最后得到的酒有一种美妙的深度和风味。
波特酒甜如葡萄乾,马德拉酒使用激烈酿法较不甜
其他地区也发展出他们自己的加烈酒。葡萄牙制酒厂将白兰地加入半发酵的葡萄酒里,防止酵母菌继续消耗糖分。在酒槽或酒桶里储藏几年后,得到甜如葡萄乾的波特酒(Port)。
马德拉酒(Madeira)同样来自葡萄牙,这种酒也以类似的方法制造,通常使用白酒葡萄,曝露在空气中,经过像早期酒桶在漫长的航程中会经历的极端温度。
这样刻意地激烈处理会让酒产生一种氧化的、不甜的水果风味,表示熟成得很好,开瓶一年之后还能饮用。意大利的玛萨拉(Marsala)经过类似的加烈和熟成程序──世界各地的葡萄酒产区也是类似的情形。
用植物、水果为酒加味,威末酒曾是治疗肠道寄生虫的药酒
另一个已流传数世纪的欧洲酿酒传统,是用芳香植物和水果替葡萄酒加味,而这项传统使得威末酒和餐前酒被发明出来,也称为香料酒或加烈酒。
这类酒最初可能作为药用──在葡萄酒中加入苦艾、奎宁、龙胆或古柯叶,可能分别是为了治疗肠道寄生虫、疟疾、消化不良、倦怠的问题──不过到了19世纪末,这些酒本身已经成为正式的饮料。
威末酒是白酒做成的,以白兰地或生命之水稍微加烈,让酒精浓度升高到大约16%(不过红香艾酒〔red vermouth〕不是用红酒做的,而是在白酒里加入焦糖,增添甜味和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