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越久品质越高”,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在很多爱喝白酒的朋友里,“唯年份马首是瞻”的人实在太多,不过你知道吗?这种连威士忌都不买账的说法,于白酒是否也是一种“迷思”呢?
答案并不是那么简单,如果你知道白酒市场中的那些“年份酒”究竟是怎么回事,就不会再有这种疑惑了。
如何冷静的面对那些“年份酒”?
“酒是陈的香”,这几乎已经成为中国人对白酒的基本共识。
“百年老窖、香飘十里”,中国传统酒文化里,关于酒陈年的描述略见不鲜,这说明酒商也很希望我们相信高年份的酒香气为浓郁、品质也就越高这个概念。
自90年代以来,不少打着“高年份”招牌的白酒出现在中国市场。
据统计、目前国内共有100多家酒厂,其中曾经推出过“年份酒”的就有80多家,以最知名的白酒为例,更是有15年、20年、50年、80年等四种年份酒。
其实直到现在,白酒行业都还没有统一的年份酒标准,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可是,我们生活的真相确实是:你其实无法知道在一瓶标识高年份的陈年佳酿白酒里,到底喝到了什么!!!
年份炒作坑太大
虽然有近13亿的消费人群并作为我们国家的主打酒类,白酒在国际市场上却远不如威士忌、白兰地等有影响力,而在国内,则是各种乱象丛生。
“三精一酒”此类的不说了,年份酒更是一大“坑”。其中一些钻年份标准缺失与质量检测技术的“空档”,以次充好。
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所以好像只要有那么点陈年老酒就可以算作“高年份”的佳酿,而酒企们也崩管1滴、2滴,只要加得有,就号称30、50年佳酿。
外一些则是挂羊头而卖狗肉,成立不到5年或10年,就大肆推出号称20年、30年陈酿的年份酒。其中一些酒甚至企更过分,在一些中、低档的白酒上也标上这一称号,无视一些种类的白酒根本不适合陈年的事实。
而也因此,年份酒的公信力也逐年下降,成为制约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的弱点。
近些年,规范化的呼声日益增强,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标准制订的力度,前几年,一个名叫“中国白酒3C计划”开始施行,其主要着力点在于年份酒标准的建立及质量检测技术的研发。
宣称:“一切的研究工作和标准制订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年份酒标准的推出进入倒计时。”
然而这些倒计时都沦为“狼来了”的空话——从2012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年份酒”标准即将出台的说法。
但到现在为止,年份酒的标准,始终处于讨论当中…………
年份酒的标准为何如此难产呢,讨论的内容又有哪些?
先说说年份是怎么回事:
一般情况下,蒸馏出来的烈酒都需要一定时间的陈年,以使其熟化,从而更为醇厚及芬芳,譬如威士忌,其年份标识即是指其蒸馏出来的原酒置于橡木桶内熟成的时间。其是一个表明酒类特质的重要指标。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成熟年份规范的酒类主要有白兰地、威士忌、葡萄酒等,而如我们所知,因为各自特性不同,衡量年份的标准也不一样。
威士忌以其于橡木桶内熟成的时间来计算年份,而白兰地则形成独特的VS、VSOP、XO等等级顺序来表示年份。
我们熟知的威士忌单一麦芽,即是使用此一标准,一瓶标识12年的威士忌,其意在于它最低酒龄的酒液是12年。
根据国际标准,一瓶酒所标注年份以其最近酒龄的酒液为准,这类似于“短板理论”——一个木桶最短的那一块决定它的高度。
第一,是如何标识年份的问题:使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年份,以百分比乘以年份,然后相加得出最终年份。
也就是说,一瓶酒上的年份,是这瓶酒所含酒龄的平均数值。
第二,则在于主基酒的酒精所占比例:“勾兑过程使用的主基酒酒龄应不低于产品标示的年份,且主基酒比例不低于50%。”
第三:在于“年份酒”的资格认定这同样是一个中国特色问题。
国外的酒厂是很少去认定是否由生产“年份酒”的资质的,而它主要也是针对上述酒厂成立不久即推出年份酒的不规范行为。
成立没几年就出品10年、20年陈酿的行为是坚决不允许的,必须以一系列标准为准——譬如30年原酒应储存达到多少、20年原酒应储存达到多少等等。
然而很可惜,无论是加权平均法、还是主基酒比例等,都沦为“空谈”,最后还是没有达成共识,中国白酒年份标准,尚还任重道远。
我们大多数人这辈子的第一口酒,就是用筷子蘸的一滴白酒,正因为此,才希望它能摆脱乱象,更规范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