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上总是充斥着各种奇形怪状的新闻,最近看到一个公众号推送,说小米旗下的一个电商平台要众筹搞威士忌。他们的宣传语引起了我的注意,“用诚意与实力证明,一款专为国人口感酿造的中国威士忌来了”。
那这款专为中国人酿造的威士忌是咋做出来的呢?天然泉水,陶坛桶陈,糯高粱。
呵呵,给液态法发酵白酒过个桶就敢当威士忌卖啊?用的还是连续蒸馏的科菲蒸馏器,这玩意出酒率确实高啊。
就成本这么低的一个东西,竟然也能卖到98块钱一斤。有的公众号竟然敢说这是“年轻人的第一杯威士忌”,中国年轻人又不傻!
01
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做威士忌?
这两年经常可以看到中国白酒企业与威士忌“勾搭”的新闻。2019年洋河跟帝亚吉欧合作推出了一款“中仕忌”,这款酒号称“体现了对中国消费者的尊重,为中国味蕾特制”,结果就是把苏格兰调和威士忌过了一下陶坛。看酒评这些陶坛应该是没用过的,其实我倒是想见识一下白酒是否会给苏格兰威士忌带来更多的风味。这款酒在我看来,只是两个集团的一次宣传活动罢了。
不过,有的中国白酒企业真的用威士忌兑了白酒。劲酒在2020年推出了“劲仕”,这是一款“威士忌风味草本烈酒”。这酒是用苏格兰威士,清香型白酒,再加草本植物勾兑而成。号称用清香型白酒调整威士忌的“冲”。你说你劲酒也就是个小曲清香型白酒,蹭热度还蹭出优越感了。再说了这酒在中国标准下,只能叫露酒好吧。
不止是白酒企业,据说青岛啤酒也准备进军威士忌行业,当然,啤酒跟威士忌还是有渊源的。另外,百润股份也要投资8.7个亿建设威士忌生产基地,它的主营产品RIO预调鸡尾酒本来就需要威士忌做基酒,这无可厚非,但是考虑到百润本来的主业是香料香精,不禁让人有点怕怕的。
这么多中国酒企突然之间一起发力涉足威士忌行业,当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从21世纪初以来,苏格兰威士忌直接向中国的出口额每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而且威士忌的毛利比较高,帝亚吉欧的毛利达到60%左右,重要的是,威士忌的价格正在上涨。高增长加高毛利,真是资本的最爱。
另一方面,传统白酒的消费者老龄化明显,虽然现在的白酒市场体量巨大,但是发展前景堪忧。而威士忌的消费群体以年轻的高收入人群为主,虽然现在体量上与白酒市场无法相比,但是未来可期。
实际上这些大企业投资威士忌,更多的是为了在资本市场上讲故事,方便融资罢了。至于最后酒卖的怎么样并不重要,钱先圈进来再说。
02
中国人为什么要喝威士忌?
那么,进口威士忌增长,是不是意味着国产威士忌就有机会呢?并不见得。
其实这些准备进军国产威士忌的企业还没搞清楚,世界上这么多种烈酒,中国的年轻人为什么选择了威士忌?
首先当然是品质,我常说在《苏格兰威士忌法》的严格监管下,苏格兰威士忌的品质一直是最令人称道的。反观白酒,近几十年,不断的各种负面新闻不断,添加剂,以次充好,涨价降质。至少品质是中国年轻人抛弃白酒的一个重要原因。
品质很重要,但是真正吸引年轻人的是威士忌代表的“精英阶层”的生活方式。有的人可能会说,威士忌最早就是穷人的饮料,有什么好吹的。确实如此,但是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威士忌早就不是国外穷人喝的起的了,便宜大碗的伏特加才是他们的首选。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广告狂人》的时候,看着那些“风骚”的西装男,依在吧台上一杯一杯的灌威士忌,那种“精英中产阶级”的风格真的很打动人。再看看国外威士忌的受众,美国总统,英国王室,黑帮老大,钢铁侠,连以前喝马提尼的007都喝威士忌了。这正是苏格兰威士忌用近百年时间给自己塑造的产品形象。
有的人会说,威士忌附加了太多的背景,故事之类的东西带来的溢价,我们应该只追求味道就好了。我想说的是,别闹了,只关注味道,没多少年轻人会去喝烈酒好吧。威士忌作为一种烈酒,不见得就比白酒好喝很多。从味道上说,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酱香型白酒的味道像糊锅底,酱缸,油漆;浓香型的味道像火车站公共厕所。那么威士忌的味道也不总是那么美妙,泥煤威士忌像消毒水,烧木柴,鱼腥味;雪莉桶威士忌总是能让你感受到类似臭鸡蛋的硫化物和中药汤的味道。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喝到过任何一款威士忌味道能比得上雪碧的。那年轻人为啥要喝威士忌呢?
威士忌给自己设计和附加的各种形象,都是为了让我们认识它。正是这些附加的东西,才是我们选择某个品牌威士忌最主要的原因。假如我把茅台装在矿泉水瓶子里,跟别人说这是茅台镇某家酒厂的酒,会有人敢喝吗?茅台首先要是茅台,人们才会去讨论它的味道。威士忌也是一样的,无论是音乐,绘画,宝石,皮具还是手表,所有奢侈品营销的本质都是共通的。
最近看到一个说法,说中国人喝威士忌是因为“虚假的优越感”。恰恰相反,这种“优越感”是特别真实的。当年轻人鄙夷的看着那些喝着茅台,讲着黄色段子,肥头大耳的中老年男性的时候,威士忌就是他们拒绝“油腻”的理智选择。有的人说中国年轻人喝威士忌是崇洋媚外,在我看来,无论哪个国家产的,无论多贵的酒,中国年轻人都喝的起,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民族自信。
03
中国可以没有国产威士忌!
其实生产威士忌并不是特别复杂的事情,从原理到工艺都很容易模仿,毕竟日本,印度都有自己的威士忌了。那么我国能不能酿造出色的威士忌呢?
我认为是没可能的。毕竟喝威士忌只要有钱就可以了,但是酿造威士忌是需要文化认同感的。每当这个时候,就会有人提台湾威士忌,首先我要声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台湾在文化上与大陆实际上是割裂的,台湾的“西化”程度并不比日本低,所以我认为在讨论国产威士忌的时候,可以不把台湾威士忌包括在内。
观察过目前公布的国产威士忌项目之后,我发现这些企业不仅对威士忌没有文化认同,而且也不想认同,他们只想用自己最肤浅的认识来做威士忌。
我以前看到过国产威士忌非常反智的言论。福建某建在山上的威士忌酒厂总裁接受专访,用几千字论述了“威士忌就是白酒,只是用橡木桶染了个色”,这篇专访的最后结论就是“威士忌根本不是洋酒,它就是国酒!”那股撒泼打滚的劲头,简直能让苏格兰人怀疑人生。就这样的人搞出来的国产威士忌,我反正是不敢喝,怕上头。
各种所谓“符合中国人口感”,“打破传统”,“建立新标准”之类的说辞,只不过是为了掩盖他们想赶紧把自己蒸馏出来的劣质酒精卖出去的目的,从本质上,他们与那个用木头片泡酒精的老余没有啥区别。
其实国产威士忌一直都存在着,打开淘宝随便搜一下,你就会发现山东烟台简直就是中国的Dufftown,从家中摆柜到夜店充场,各种级别的威士忌应有尽有,而长春和广东的一些厂家,则更喜欢偏日式的包装。至于这些威士忌是从哪来的,怎么生产出来的,就不得而知了。
对中国企业来说,威士忌行业有一个特别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投资的回收周期太长了,苏格兰威士忌行业测算,一家威士忌酒厂要10之后才能实现盈利。中国经济对投资的收益率和资本的效率要求实在太高了,这不是坏事,我们改革开放30年取得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这种对效率的追求,但是它不适合做威士忌。
未来不排除会有像样的国产威士忌产出,比如保乐力加在峨眉山投资的酒厂,但是考虑到峨眉毕竟是儒释道三家文化共聚的仙山,这家酒厂就算把自己的威士忌说成“神仙水”我也不会太意外,贵是肯定的了。
还有就是,一些威士忌发烧友可能会搞出一些小规模的威士忌酒厂,能否有持续性,我是不看好的。因为实际上威士忌的消费场景决定了它的市场规模不会太大,不会支持太多新品牌存活下来。
不管怎么说,威士忌只是一个舶来品,别人做的好,我们买来喝就可以了,这又不是啥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不必强求国产,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