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世纪开始,就有多份勃艮第,特别是金丘区的葡萄园分级名单与地图,最为知名的是1855年 Jules由 Lavalle在 Histoire et Satistique de la Vigne des Grands Vins de la Coted'Or一书中为金丘区所做的非正式分级。
当时分四级,最高的等级称为HorsLigne或TetedeCuvee,之后是一级、二级(Deuxieme Cuvee)和三级(Troiseme Cuvee,有些村子如莫瑞-圣丹尼村还出现了四级。
在1961年之后,为博恩治区所采用、具有官方色彩的分级简化为三级,将原本 Hors Ligne、 Tete de Cuvee和一级全部合并成一级。这份名单也曾经在1862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展示过,这个分级版本因为是由博恩治区制作的,当年香波-蜜思妮村以北、隶属第戎治区的村庄则没有列级。
Jules Lavalle的分级是针对山坡上种植黑皮诺的优质葡萄园所做的,至于山顶与平原区的葡萄园则只被列为平凡区域( Region des Ordinaires)。这些在金丘山坡外的葡萄园面积其实更广阔,当年主要种植佳美葡萄,酿成供应当地市场的家常酒。
当时金丘区有26,500公顷的葡萄园,但种植于山坡上的黑皮诺却只有3,600公顷。Lavalle强调,金丘的好酒非常有限,适合种植的葡萄园也只限于少数条件类似,却几乎彼此相连的狭小区域。Jules lavalle的分级建立于历史、知名度与实际的观察经验,甚至也可能跟当时葡萄园的拥有者有关。
1936年,法定产区制度成立之后,葡萄园的分级由国家法定产区管理局(INAO)负责,并逐步完善成今日的分级。如今的分级大体上跟 Lavalle的这份名单吻合。与1961年的版本相比,一级的葡萄园都被列为特级园或一级园,二级中少数较好的葡萄园也成为一级园,而大部分二级与三级则成为村庄级,未列级的平凡区域则是勃艮第地方性法定产区。
不过,分级的过程也有不少折冲或利益的考虑,有些特级园将邻近的葡萄园一起合并,如原本仅有3公顷的埃雪索,列级时将周边的十多片葡萄园合并为超过30公顷的特级园。又如夜圣乔治市的 Les St. Georges、尔内村的 Les Caillerets及默尔索村的 Les Perrieres等虽然都可能列级特级园,但因为考虑到特级园只能单独标示葡萄园,不标示村名,这些产酒名村的葡萄农最后选择可以标示村名的法定产区,而失去了列级特级园的机会。
当时博恩市的酒商以销售厂牌酒为主,而博恩市的葡萄园又多为酒商所有,酒商对于列级并不热衷,因此没有积极争取将博恩市的优秀名园列级为特级园,如被 Lavalle选为 Tete de Cuvee的es Greves和 Les Feve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