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葡萄酒瓶的底部都会有一个凹进去的口?」、「这跟倒葡萄酒有没有什么关系?」。恩~真的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但解释起来可能要稍微绕个圈子。
葡萄酒瓶底凹槽越深,酒款质量越好?
首先大家要知道的是,葡萄酒圈是一个非常守旧的次文化。凡是老的、旧的、有历史的,在这个次文化圈子里都会被放大以及崇尚:过了最适饮用期的酒、百年老酒庄、老藤、传统品种、遵循百年前的古法酿造….大家都会莫名的向往。那酒瓶呢?
其实在工业革命前,玻璃瓶是需要透过有经验的工匠,一瓶瓶「吹」出来的。有点像吹气球的概念,将炙热的玻璃源沾附于长管的一端,一边旋转,师父一边从另一端吹气,把玻璃瓶吹出来。如此吹出来的玻璃瓶其瓶底会是弧面的(能想像吹出来的气球是有菱有角的吗?),酒瓶无法直接于桌面上站立,而当时最简便的方法则是将底部微微地向内搓,让瓶底与桌面是以一个圈型的接触而非圆面,以解决瓶身站立的问题。因此,有凹口的玻璃瓶诞生了,而这个凹口有个名词叫作「punt」或是「kick-up」。
后来科学的发展大家了解到,其实瓶底有凹口较能够耐高压,因此气泡酒瓶适合这样的设计;有些侍酒师觉得倒酒时把拇指深入其中抓酒瓶比较优雅,或是这样掌心温度不至于干扰酒的温度;又或这样老酒的酒石酸沈淀会比较集中;更有酒商说这样会造成每瓶体积比较大的错觉…总之,说法很多,都好像有一点点道理,可是都好像不是现代科技无法解决的小问题。
但在这如此崇尚古法、文化、历史的次文化里,与现代科技反差的视觉冲击,以及他背后的历史,或许这么一点的巧思设计,是有它的附加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