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一切酒类知识,走进微醺酒类世界!
微信公众号:酒百科(baikejiu)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2020 年尽管很糟心,圣诞节还是如约而至。
虽然是来自西方的节日,但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到处都能看到闪闪发光的灯饰、装饰华美的圣诞树……尽管来自不同文化,但大家分享的是一样的快乐。
现在国内过的圣诞节越来越“正宗”了,在许多大城市里,有大大小小的圣诞集市可以逛吃逛吃,像上海的安义夜巷圣诞季、深圳的银盐圣诞复古市集、北京的飞鸟圣诞集市等,整的圣诞氛围那是杠杠的。
去过圣诞集市的你应该对空气中弥漫着的一股甜甜的气味不陌生;又或者可能买过某个摊位上香气扑鼻的热红酒或者是蛋酒,所有的这一切都让人仿佛置身异国,但你可能没意识到,其实这些气味都来自我们熟悉的香料,比如丁香、桂皮、肉豆蔻、八角、姜等。
酒圈人士:这不是葡萄酒里常见的风味形容词吗?
吃货:这不是各种卤鸭掌、卤鸡爪、卤牛肉用的吗?
酒圈人士+吃货:怎么跑错片场跑到圣诞集市里来了???
其实它们不光没跑错片场,还是圣诞节里不可或缺的主角。
圣诞节里的东方香料
翻遍网上的圣诞食谱(尤其是热红酒的),不难发现,食谱里的各种配料轮番变,但不变的永远是丁香、桂皮、姜这些香料。可谓是流水的配料,铁打的香料,只要有了它们,圣诞节那股甜甜暖暖的基调就不会改变。
丁香(Clove)
丁香就是圣诞节香料中最重要的一份子,它被欧洲人称为“香料皇后”。它也叫丁子香,原产于印度尼西亚。它和中国的观赏丁香花虽然名字相似,但他们是不同属的两种植物。一般丁香分为公丁香(干燥花蕾)和母丁香(干燥果实)两种,像上图中的就是公丁香,也是西方烹调中常用到的丁香种类。
桂皮(Cinnamon)
如果说丁香是圣诞大餐里的一把手,那桂皮就是二把手。桂皮和肉桂不同,桂皮来自斯里兰卡,而肉桂则来自中国。如上图所示,平时我们看到的卷卷的大多都是桂皮,它略带橙味芳香,在许多甜品,比如苹果派中都有用到。对于小编来说,苹果和桂皮,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肉豆蔻(Nutmeg)
肉豆蔻和丁香是老乡,它们都来自印度尼西亚摩鹿加群岛(Moluccas),这里因为盛产香料而得名“香料群岛”。欧洲人认为肉豆蔻可以抵御像感冒这种小毛病,所以被作为名贵香料引进欧洲大陆。由于有致幻作用,它还被古罗马人称做“令人心醉的果子”。
此外,它的香味能够让热饮味道更好,因此在潘趣酒、蛋奶酒、热红酒甚至是咖啡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姜
姜大家都熟悉,这也是今天提到的香料里唯一原产于中国的了。欧洲人同样也认为将能够驱寒除病,因此在公元 1 世纪时它就已经传入欧洲,并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了。
虽然在西餐里姜并不常用,而且,在法国的许多超市里,姜还被放在“水果”这一分类下,但在制作圣诞姜饼小人时,姜却是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
为什么和圣诞节有关?
所有的这一切还要从源头说起。西方人对香料的使用从古希腊时期就开始了,在公元前 3 至 4 世纪的希腊戏剧中,就出现了芝麻、牛至、番红花等香料。
而东方香料大量地出现在欧洲还要等到古罗马帝国时期,国力强盛的古罗马帝国自然经济也繁荣,每年大约都有约 120 艘商船往来印度。
在这条“东方香料专线”上,罗马商人用玻璃制品、艺术品来换印度的香料。罗马人对香料的狂热体现在当时最广为流传的一本名为《烹调书》的菜谱上,里面的菜肴大量地运用到了各种香料,其中也包括东方香料。
好景不长,罗马帝国逐渐衰落,“东方香料专线”也没了,西欧人餐桌上的香料被控制在了阿拉伯人手里,由于那时的世界远比现在闭塞,因此在西欧人的想象中,东方香料与东方的华贵与神秘紧密相连,东方香料价格水涨船高,价值甚至与珠宝相当。
到了中世纪,来自东方的香料更是成为“人间富贵花”,变成贵族阶级的专属,由于他们普遍相信这些香料有疗愈功效,比如肉豆蔻能够预防瘟疫、抵御黑死病等,贵族就将它们用于医疗保健,甚至在去世后,王公贵族们还要用香料入葬,以彰显地位;而普通人却只能使用本地药草。
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对于平常人来说,无法每天使用的香料自然就会留到“特殊场合”使用,而圣诞节作为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自然就都留到这个时候用啦。
另外,这类香料大多带有辛辣的芬芳,它们也被叫做 Warm Spices,小编就姑且把它们翻译为暖身香料。圣诞节窗外大雪纷飞,和暖身香料还是很配的(不算广东,今天深圳还 24 度呢……无奈摊手.gif)。
所以渐渐地,像丁香、桂皮、肉豆蔻等香料慢慢地也就和圣诞联系起来了。
下次品酒时,别忘了留意手里的酒有没有展现出这些香料味,如果不知道它们是啥味儿,那就趁着圣诞,去集市上买杯热红酒尝尝,感受一下“东方香料”的气息吧。
最后,祝大家过个快乐的平安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