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朋友看到葡萄酒中有酒渣,就以为葡萄酒变质了,不想喝了,小编建议这些朋友可以了解一下葡萄酒的酒渣到底是什么,再作出决定。
为什么大家认为有酒渣,就是不好呢?正所谓“浓缩就是精华”,这句话对葡萄酒也是同样适用。沉淀物实际上是各种复杂风味的结晶,在葡萄酒陈放期间接触“风味的结晶”,只会让葡萄酒的风味更加浓郁和复杂。你以为葡萄酒会像牛奶那样变质,然后出现类似的结晶或沉淀物,所以对带有酒渣的老酒“望而却步”?别,你可能会后悔的。
红葡萄酒
在红葡萄酒中,或紫或红的结晶体最常见,它们附着在与酒液接触的橡木塞表面,有着水晶般的“美貌”。
有些陈年的老酒里,还会出现暗红色的薄片状沉淀(说人话就是红到发黑的渣子),给人一种超越年代的历史感。
白葡萄酒
因为白葡萄酒不像红葡萄酒一样富含色素物质,所以酒渣的形态、颜色都极像是“沙沙”的白砂糖,虽然也有人觉得像是水晶bo li渣。
即便当中有些酒渣颜值不低,可奈何它变得再美,也有很多人觉得酒渣就是葡萄酒变质的标志,这可真是“渣在酒中坐,锅从天上来”。
所以,这些酒渣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呢?
“酒渣”的具体物质究竟是什么?
看来,不给出科学的解释,实在难以让大家相信沉淀物其实是个好东西。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酒渣”到底是什么东西。
酒中的沉淀物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胶质体和酒石酸。胶质体一般会在葡萄酒陈放后几年后产生,组成的物质通常为天然色素、多糖物质和蛋白质。而酒石酸则是来自葡萄本身,是水果当中的天然成分,在低温状态下会形成结晶。
除此之外,葡萄酒中的沉淀物质可能有酒泥、果皮、果梗或者过滤不充分的小颗粒。但总而言之,这些沉淀物并不会对健康造成任何危害。
酒石酸的形成往往和温度有关,这种天然物质会在低温环境下从酒液中析出结晶,通常发生在红葡萄酒当中。因为红葡萄酒在装瓶之前要在橡木桶中熟化至少两个冬天。虽然在装瓶之前会进行过滤工序,但是葡萄酒也可能在运输途中经历低温。一旦温度变低,酒石酸又会产生。倘若想要完全除去酒石酸也不是没有办法,这需要葡萄酒在将近零度下冷却几周,让酒石酸完全析出。不过,这种办法通常用于酿造廉价葡萄酒。
还有一些沉淀物则是由于在陈年的过程中单宁与色素结合产生的,通常呈颗粒状,对人体并无危害。如果葡萄酒中出现沉淀,只需小心地进行过滤,或在往醒酒器里倒酒时,留下最后的酒液,不要把沉淀倒进器皿中即可。实际上,为了获得消费者的信任,酒庄们都会尽可能地进行过滤工序。
但在行家看来,葡萄酒里出现沉淀物,则彰显了一款葡萄酒的品质。除了让牙齿染色,我想不出酒渣有什么不好。记得一位前辈曾经向我讲述他在酒庄参观的经历,当时,庄主热情地请来访者品鉴不对外出售的葡萄酒。
可如果是瓶内酒液浑浊,还有棉絮状沉淀(往往具有粘性),那就要注意了,因为这是葡萄酒感染杂菌的现象,可不属于酒渣一类,大家连试都不要试了,丢的越远越好!
如何自己过滤酒渣?
喝葡萄酒自然要备齐各种家伙什,醒酒要醒酒器,去酒渣也有专门的器具——滗酒器,二者相似,但还略有差异。缘由我们在后面详解,现在不妨先看看使用滗酒器该注意些什么:
1. 在使用滗酒器之前一定要将酒瓶竖直静立一会,让酒渣全部沉在瓶底。
2. 在开始转移之前,因为有光我们才能看清酒渣倒到什么位置了,这个光源可以是蜡烛,或是手电筒、手机(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3. 准备就绪后,就开始稳定的、缓缓地将酒转移到滗酒器中,当看到酒渣临近瓶口的时候停止倾倒。
不过对于很多酒友来说,滗酒器可能不是家里的必备之品,醒酒器对于老酒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伟人“酒斛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纱布来源于生活,却高于醒酒器”。
这个方法简单粗暴,可以说是来自生活的智慧。省去了让酒渣沉淀的时间,十分适合心急于喝酒的酒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