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葡萄酒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南非葡萄酒之父”——当时只有33岁的荷兰外科医生。荷兰政府为降低从欧洲航行至印度的船员患败血病的几率,将他派到南非建立一个商品菜园。这位被发配到开普的第一任总督,并不是一个葡萄酒农,仅仅只是想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员们在香料贸易通道中建立一个物资站点,但开普敦的地中海气候给人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最适合种植葡萄树。
经过7年的培育,1659年,开普敦第一批葡萄酒诞生。后任总督Simon van der Stel于1685年在开普敦市附近创建了康斯坦提亚(Constantia)酒庄。1778年,康斯坦提亚成为南非葡萄酒业的中心,当时庄园已易主给汉德里克·科鲁迪(Hendrik Cloete)。这位园主十分热衷于葡萄种植,他酿制的康斯坦提亚加强型甜酒风行于欧洲贵族之间。
1866年,南非爆发了根瘤蚜虫病,造成了该国葡萄酒业长达20年的低迷。为了扭转这一时期造成的葡萄酒业低迷的局面,酒农们于20世纪初开始大量种植高产的神索(Cinsaut),但由于产量过剩,导致许多葡萄酒最终被倒进了河里。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1918年南非酒农联合协会(KWV)应运而生。该组织负责控制全国的葡萄产量,制定葡萄酒出售的最低价格。此后,南非又将葡萄酒产业重心移向白兰地和加烈酒,至此该国葡萄酒产业得以稳定。
南非夏季温暖且漫长,从11月延续至次年4月,冬季寒冷,潮湿多风,高山地区甚至常常出现降雪,较少有晚霜和夏季暴雨的危害。南非的葡萄园多位于西开普敦和南开普敦地区,从北至南绵延约700公里。从南极洲飘来的本吉拉洋流使开普敦的气候较同纬度其它地区更为凉爽,因此厄加勒斯(Agulhas)以南的地区以及西岸地区的葡萄成熟期更为漫长,酿制的葡萄酒也更为优雅、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