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入水平来看,外向的人收入更高。比如说,你把一所高中的学生,所有人从外向到内向排序。等他们毕业工作以后,你会发现当初最外向的1/5的人,比最内向的1/5的人,平均收入水平高出10%。
10%的差距似乎不算太大,但这比的是一般人。如果比较高收入者,外向的优势就更大了。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对其20年以来的MBA学生做了一个统计,发现绝大部分人都是外向的。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研究,喝酒的人比滴酒不沾的人平均收人要高出10%,而如果这个人每个月都去酒吧喝一次酒的话,他的收人还能再增加7%——但是抽烟就没有这样的效果,当然,这只是一个相关性,也许是钱多的人才爱喝酒,但也有一种解释,说这是因为喝酒自带社交属性,表示更外向,因为喝酒经常是跟别人一起喝,这大概可以增加你的社会资本。
我猜,如果这个研究是在中国做,可能效果会更明显。
喝酒的人容易建立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就是生产力
酒在社交场合中的地位无法被撼动,喜欢喝酒的人非常容易建立社会关系,毫无疑问社会关系就是生产力。关系网里有“强联系”和“弱联系”。强联系就是我们的亲朋好友,弱联系是不常见面的认识的人。社会学理论,最有价值的信息,往往是弱联系提供的。
选对酒种对社交关系的建立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酒具有社会阶层属性。
世界著名葡萄酒贸易研究专家Pierre Spahni曾在《葡萄酒》一书中研究指出:“啤酒似乎是穷人的酒,而葡萄酒则拥有高贵的形象。
2003年7月4日,这一天是美国国庆日,一些纽约市民聚集在布鲁克林海滩为“9•11”举行纪念活动,却遭到警察的干预,原因是他们在海滩上喝啤酒。纽约有一条法律规定:在公园和海滩等公共场所不得饮用酒精饮品。不过,仅仅几天之后,在中央公园举办的纽约交响乐团的演出中,许多观众坐在草地上边欣赏音乐边品尝葡萄酒,警察却听之任之。更让啤酒酒友们气愤的是,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也在其中!葡萄酒的酒精含量(11%~14%)比啤酒(3%~5%)还要高,为什么警察不干预喝葡萄酒的人们?
纽约一位政治学教授分析指出:“很明显,纽约的酒文化存在歧视和不平等。布隆伯格出身“葡萄酒阶层”,不是“啤酒阶层”。布隆伯格市长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是著名金融资讯公司Bloomberg LP的大老板,以40亿美元身价位列《福布斯》杂志富豪排行榜……这就代表“葡萄酒阶层”吗?
世界著名葡萄酒贸易研究专家、出身于瑞士葡萄酒经纪商世家的Pierre Spahni曾在《葡萄酒》一书中研究指出:“啤酒似乎是穷人的酒,而葡萄酒则拥有高贵的形象”。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葡萄酒的兴旺肯定有‘雅皮士’的贡献。社会上之所以形成“葡萄酒阶层”与“啤酒阶层”的阶层划分,除了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因素,最重要的还是葡萄酒文化与这部分人的趣味比较吻合。葡萄酒需要节制的态度,需要一定的鉴赏水平;葡萄酒是商务交流的工具;葡萄酒蕴涵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代表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