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分享个故事:以前我的外教老师(典型的白人)经常被邀请去某某城市出席某某葡萄酒公司的酒会,这位洋人对葡萄酒可谓一窍不通,却被包装成了某某葡萄酒的酒庄代表、总经理、庄主之类的身份,上台用英语讲几句话,下去和争先恐后的群众拍个照,稍微敬个酒,就成为整个酒会的焦点,甚至是现场“最懂葡萄酒的人”。这位洋人经常问,为什么中国人的钱那么好赚?来回机票、五星级酒店、美女伺候最后还拿个几千块钱,可我什么都没做,只要在拍照时保持微笑。这就是普遍存在于二三线城市的现实:一张国际脸,成了葡萄酒公司提升形象、自己轻松赚到人民币的工具。
请个外国人,这酒就变高贵了?和老外喝酒合照就能提升自己的葡萄酒知识水平?去参加了某公司举办的酒会,有个看起来像是酒庄庄主、代表的老外,这个公司的葡萄酒就喝起来特别正宗?这让我想起了金坷垃饲料的笑话,找了张老外的脸印在袋子上声称这是某某专家,以凸显饲料的“高贵血统”。
作为舶来品的葡萄酒,老外是不是天生就比中国人懂呢?
可能有人会说,老外嘛,再怎么样都比中国人懂酒。诚然,葡萄酒作为流淌在西方人血液中的液体,葡萄酒文化的熏陶相比较中国人来说,具有先天优势,再者,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较高,葡萄酒作为普通的消费饮料在西方国家十分普遍,在加上受教育程度、语言先天优势、餐酒饮食文化,一些国家的民众确实拥有不错的葡萄酒基础知识,例如在和你交谈时,他可能会说:我比较喜欢新西兰Sauvignon Blanc的清爽,我十分讨厌波尔多那些混合了Cabernet Sauvignon、Merlot和Cabernet Franc的葡萄酒。但是你再问他波尔多左岸梅多克产区主要是什么土壤、新西兰的长相思采摘时间是什么时候,他就答不上来了。这就好比,中国的茶文化,几乎人人都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到茶,也大概知道大红袍是福建的,龙井是喜欢的,碧螺春在江南一带盛产,但这能说,你就懂茶,就是茶叶专家吗?
症结在哪?
有没有留意过身边的一种现象,小区名叫个曼哈顿、凡尔赛、国际、巴黎什么的就显得高大上?服装叫个拉夏贝x、马克x菲、华伦x奴就变国际大牌了?就连理发师都得叫Jason、David和Kevin才能给剪出国际范的发型?症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人消费水平提升的同时,在一味追求时尚的时候,把洋人等同于洋气等同于时尚。从葡萄酒的角度来讲,这种盲从的心态,最根本原因在于国人对葡萄酒基础知识的匮乏,在加上葡萄酒公司利用一张张“国际脸”来标榜自己产品的高贵血统。于是乎各种白人老外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在酒会中粉墨登场,一深扒,有的是来中国实习的老外大学生,有的是在中国混迹许久的留学生。
酒会上碰到的不一定是酒庄庄主、酒庄代表。
也并不是所有老外都是葡萄酒的专家。
为什么这些人能成为全场的焦点,是不是值得我们反思?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红酒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