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流者得天下。
近日,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发布,23个物流枢纽入选。这其中,既有一二线城市,也有名不见经传的三四线城市。
东部地区10个:天津、上海、南京、金华(义乌)、临沂、广州、宁波-舟山、厦门、青岛、深圳。 中部地区5个:太原、赣州、郑州、宜昌、长沙。 西部地区7个: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南宁、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 东北地区1个:营口。为什么是这些城市?国家物流枢纽,能带来什么实质性利好?
01国家物流枢纽之争:
北京武汉杭州合肥济南意外落选
这一次国家物流枢纽之争,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毫无悬念入围,但许多被寄予厚望的城市则意外落榜。
第一个意外是,北京、武汉、杭州、济南、合肥、石家庄、昆明、贵阳等城市落选,这些地方基本都属于直辖市或省会城市,身兼2到4个物流枢纽的定位,最终却未能入选国家物流枢纽。
第二个意外是,这一次国家物流枢纽榜单上,出现了不少三四线城市的身影,但这些城市所在省会却未上榜。
湖北宜昌、江西赣州、内蒙古乌兰察布-二连浩特,辽宁营口、山东临沂脱颖而出,而作为各自省会的湖北武汉、江西南昌、内蒙古呼和浩特、辽宁沈阳、山东济南却不在其列。
第三个意外是,全国五大计划单列市,深圳、青岛、宁波、厦门悉数入围,只有大连落选。
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成都郑州西安皆在榜单,唯有北京武汉两地落选。
而在全国16个万亿GDP城市中,只有北京、苏州、武汉、无锡四地落选。
第四个意外是,有一些城市由于综合实力不强,本身就在预期之外,这一次却成了最大的黑马,广西南宁、甘肃兰州、山西太原都属此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格局,意味着什么?
02郑州南宁赣州临沂营口:
何以成黑马?
这与国家物流枢纽的定位有关。
所谓国家物流枢纽,指的是在商贸物流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城市。这些城市要么拥有港口、空港、陆港优势,要么是制造业基地,要么是商业贸易中心,要么拥有繁忙的边境口岸,从而一个国家最为突出的经济大动脉。
2018年12月,发改委、交通部联合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全国共有127个城市跻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列。
当时有媒体报道,在这127个城市中,会选出15个城市作为第一批国家物流枢纽。
近日,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尘埃落定,令人意外的是,首批物流枢纽不是15个,而是23个,这意味着有一批城市成了“黑马”。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发改委的文件透露了一些端倪。
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涵盖陆港型、空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等6种类型……区域和类型分布的相对均衡,有利于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实施,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显然,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一在谋求均衡,既要兼顾区域平衡,又要兼顾不同类型的物流枢纽的平衡;二在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支撑的核心城市,自然会在榜单之列。
这23个物流枢纽,全都处于全国交通运输大通道之上,且都位于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区域之列。
可以看到,京津冀有天津,粤港澳有广深、长三角有上海、南京、宁波-舟山和义乌,长江经济带有重庆、宜昌、南京,一带一路有乌鲁木齐、兰州、乌兰察布-二连浩特、营口等地,而西部陆海新通道有重庆、成都、南宁。
至于山东临沂、江西赣州,为何先济南、南昌一步成为国家物流枢纽?
临沂拥有“物流之都”的称号,而赣州恐怕与政策青睐有关,这也是这两个城市面临的历史机遇。
03北京落榜,天津入围
新的问题在于,北京、武汉、杭州为什么会落选?
先看北京,北京之所以落选,是因为不需要。
作为首都,北京地位向来极其特殊。在“2035总体规划”中,北京揽获四大中心的超级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显然,北京着眼于全国、着眼于国际。即便北京的经济、商贸、物流都高度发达,堪称全国唯一的全能型城市,占据发展优势,但这些功能不属于重点发展的首都功能,北京不需要这些层面的荣誉进行加冕。
相反,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考虑,北京与天津近在迟尺,北京落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天津作为海陆空一体化的国家中心城市,这一次揽获国家物流枢纽,可谓十拿九稳。
天津虽然近年经济增速不尽人意,但作为名噪一时的天津卫,天津的地理区位优势向来一流。天津既有港口也有空港,既是生产基地也是商贸中心,因此在国家物流体系中,天津获得了港口、空港、生产型、商贸型四大物流枢纽的定位。
未来,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推进落地,尤其是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对外疏解,天津势必要承担起带动河北以及华北广大区域发展的重任。
04宜昌入围,武汉为何落选?
武汉的落选,出乎所有人的意外。
武汉向来是九省通衢,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是高铁“八纵八横”的核心枢纽,更是全国三个集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大枢纽为一体的城市(另两个为重庆、南京),为什么武汉未能入选国家物流枢纽?
这里的关键在于,武汉落选,但湖北并非颗粒无收,宜昌作为湖北的代表,成功跻身国家物流枢纽。
宜昌入选的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的确,宜昌作为三峡大坝的所在地,正是东中西部物流高强度交换的枢纽,对于国家物流枢纽之位,的确有一争之力。
但这个优势与武汉相比,可谓微乎其微。为什么武汉落选、宜昌入围?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每个省份只能有一个城市入围,计划单列市(深圳、宁波、青岛)可以单独入围,这就是广东、浙江、山东均有两个城市跻身国家物流枢纽之列的原因所在。
湖北没有计划单列市,这一次推出宜昌,将武汉推后,是为了保证当地能产生两大国家物流枢纽。
毕竟武汉综合实力极其突出,跻身国家物流枢纽基本没有悬念。这一次将机会让给宜昌,而第二批则是志在必得。
05宁波舟山、义乌在列,为何没有杭州
浙江,是这一次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浙江有三个城市跻身国家物流枢纽:宁波-舟山共同成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而义乌则成为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
这两大国家物流枢纽可谓实至名归,宁波舟山港是全国第二大港口,港口吞吐量仅次于上海,超过深圳广州香港。
而义乌则是名声在外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快递业务量全国第二,仅次于广州,超过上海、深圳、杭州等一众经济强市。
为什么杭州未能入选?
这背后的原因很多。一方面,在物流枢纽规划中,杭州虽然集陆港型、空港型、商贸型、生产型四大物流枢纽于一体,论综合实力首屈一指,但在单项上不如宁波舟山和义乌。
此外,相比于杭州,宁波、义乌更需要国家物流枢纽的加持。
另一方面,与武汉类似,基于区域平衡发展的考虑,湖北推出了宜昌,浙江推出了宁波-舟山和义乌,而武汉和杭州作为下一批国家物流枢纽的种子选手,这样有先有后的格局,有利于未来争取更多国家物流枢纽。
06郑州:唯一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这里值得一说的城市是郑州。
郑州集陆港、空港、生产型、商贸型四大物流枢纽为一体,能跻身国家物流枢纽并不令人意外。
不过,郑州却是榜单中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这既是对郑州空港经济的认可,更会推动郑州空港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早在2013年,郑州就获批全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实验区。2018年,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GDP突破800亿元,电子信息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美元,直接推动了郑州经济总量的跨越。
郑州空港经济发展不可谓不快,虽然旅客吞吐量仅位居全国第12位,但货邮吞吐量却位居全国第7位,在中西部仅次于成都。
从中西部区域来看,郑州空港经济可谓首屈一指;而从发展速度来看,郑州同样可圈可点,堪称空港经济的样本。
正因为这两点,郑州再一次获得政策垂青。
07广西南宁:最大黑马
南宁,可谓国家物流枢纽的最大“黑马”。
在过去,南宁虽然作为广西首府,但一直以来知名度不如同属一省的桂林,工业实力不及柳州,省会首位度与南京、济南等地一并垫底,存在感并不高。
然而,就在最近几个月,南宁频频揽获国家级重磅利好,而这恰恰成了南宁跻身国家物流枢纽的最大资本。
近日,倡议已久的 “西部陆海新通道”横空出世,重庆、四川、广西被国家委以重任。广西北部湾正式成为重庆、四川的出海口,而南宁成为内接川渝腹地、外连东盟前线的桥头堡,城市地位获得前所未有之提升。
接着,新一批自贸区名单发布,广西名列其中。广西自贸区下辖南宁、钦州港、崇左三个片区,定位是“西南中南西北出海口、面向东盟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这势必再度提升南宁的城市地位。
这一次,国家物流枢纽评选,将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考虑在内,而南宁与重庆、成都共同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枢纽城市,获得前所未有的晋级机遇。
这是广西的机会,更是南宁的机会。
08哪些城市会被国家战略垂青?
最近一段时间,国家战略层出不穷,区域布局前所未有之密集。那么,哪些城市最容易受到国家战略的垂青?
其一,拥有特殊地位的城市,北上深为代表。北京之为首都、上海之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深圳之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三个城市地位最为特殊,最受政策惠及,非其他城市所能比。
其二,与城镇化大战略密切契合的城市。我国的城镇化正在步入下半场,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成为经济发展主要空间形态。以北上广津汉成渝郑西为代表的国家中心城市,以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成渝为代表的城市群,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关注。
其三,与国际布局密切相关的城市。一带一路,可谓中国影响世界的关键一招,也是国际贸易新格局下的必然选择,与这一战略密切相关的城市都能得到惠及。所以,沿边省份的港口城市、省会城市,会陆续受到更多照顾。
当然,能被国家战略垂青是一回事,如何抓住发展契机,实现城市的跃升,是另一回事。成为国家物流枢纽,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