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和硬核的酿造相比,还是和丰富多彩的品种知识相比,关于种植的知识,往往都是容易被忽视的。
然而,今天我们所知关于葡萄的种植知识,其实就是千百年来葡萄种植者和酿造者经验的积累,其实就是对“风土”的理解,更是对葡萄本身的理解,抛开这些一头扎进对品种或者对产区特性的学习,会使得知识越学越没有逻辑性。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于葡萄种植知识的认知,应当贯穿于学习葡萄酒的始终。
为什么对于葡萄酒的理解,其逻辑的出发点应该是葡萄本身和种植本身呢?
葡萄酒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果,就是对某一个产区或者某一个品类的葡萄酒质量和风格的理解。什么是葡萄酒的风格?我们在描述一款酒的时候,会去描述的颜色、香气类型、糖份、酸度、单宁、酒体、酒精度,其实这些元素综合呈现的不就是一款酒的风格吗?这些元素叠加在一起,不就是葡萄酒的质量吗?
那么更深入的问题来了,颜色来自什么?糖份来自什么?酸度、单宁和酒体又受什么影响呢?你应该马上能想到葡萄皮、果肉和葡萄籽的作用,因为这些元素的源头都根植于此。所以,成分含量的高低、成熟度如何,逐本溯源,都在于葡萄本身,取决于葡萄怎么种,受什么样的自然条件影响。
熟练掌握种植知识,学习品种和不同产区的表现时,就能融会贯通。比如说,勃艮第的 Chablis 产区,为什么常见的风格就是清爽酒体,高酸,展现着绿色水果,柑橘类水果的香气?如果你理解了霞多丽这个品种,在Chablis这样的冷凉的产区,生长期不会很长,所以葡萄中的糖分含量和香气物质都无法达到温暖气候下的水平,但是同时酸度却能很好的保持,你就能发现,某个产区的风土特点,它适合的品种和这种品种在这个产区的独特风格,其实是融为一体的知识,是完整的整体。而能把这些知识串联起来的暗线,就是往往被忽视的葡萄种植的内容。
在葡萄酒的分类中,其实也会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葡萄酒风格和质量的暗线,是种植;而葡萄酒分类的暗线,其实是葡萄酒的酿造工艺。比如说,红白葡萄酒,虽然看起来是按照颜色来分类,但其实真正的逻辑是按照酿造工艺来分类,因为红白还有桃红葡萄酒,在工艺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对葡萄皮的处理。这些不同的做法,就会造成颜色的变化。这个逻辑建立得牢固了,当你更加深入学习葡萄酒时,对于“阿尔萨斯的传统琼瑶浆为什么颜色往往很深甚至呈现古铜色”和“橙酒的风格“这样的问题,就会理解得很透彻。
葡萄种植和酿造,是基础中的基础。若想认真学习葡萄酒知识, 还是建议不能忽视对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知识的学习,这些才是牢固的知识金字塔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