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商欲借进口啤酒拯救业绩,小心踩雷!|WBO独家

作者:WBO葡萄酒商业观察 更新时间:2022-08-26 20:26 阅读:381

葡萄酒商欲借进口啤酒拯救业绩,小心踩雷!|WBO独家


文 | WBO团队


夏季来临,一些葡萄酒商开始引进进口啤酒,希望借啤酒饮用频次高、价格较葡萄酒更为亲民的优势带来增量生意,对冲疫情影响。


01


疫情期间,部分葡萄酒商开始押宝啤酒


福建酒盈香平价酒仓连锁最近引进了一些进口啤酒。该公司创始人程升介绍:我以前并没有卖啤酒,今年才开始。没想到在疫情期间,啤酒弥补了一些损失。因为在福建,葡萄酒的淡季就是啤酒的旺季。而且啤酒的消费场景会多于葡萄酒。目前,福建的气温已经开始升高,越热销售会越来越好。


程升告诉WBO:“1-4月,葡萄酒的销售额下跌了80%,但啤酒挽回了30%。”


唐山美度1855贸易有限公司今年也开始做进口的精酿啤酒,并在疫情期间开始发力。该公司总经理董怀成告诉WBO:“啤酒的试饮成本低,喜欢精酿啤酒的人年龄也更低,饮用场景也多。”


“如今虽然复工了,但商务消费基本没有,我们需要的是个人消费场景。目前,我所在市场的精酿啤酒氛围逐年变好。我们希望通过进口精酿啤酒实现突破,最好可以把葡萄酒的个人消费场景也带动起来。”董怀成说。


葡萄酒商欲借进口啤酒拯救业绩,小心踩雷!|WBO独家


02


进口啤酒行业:我们也很难


然而,涉足进口啤酒多年的福州沐恩酒业总经理吴启华却表示:当前的进口啤酒生意也并不好,受疫情影响,渠道中一些产品已出现了供大于求、价格倒挂的窘境。


“啤酒有保质期,有的是18个月,大多数是12个月。中国进口商给啤酒厂下订单,往往都是几个月分批下单,如1月4条柜、3月6条柜。且生产计划都是提前排好,不可能毁约,最多调整数量。而啤酒的保质期短,大多数是12个月,中国进口商拿到时一般还有9个月到期。而疫情几个月,销售停摆,如今许多为福建市场2、3月备货的啤酒已经出现了临期的情况。”吴启华说。


“由于疫情压了很多酒。所有进口商都希望4月份赶紧出货。哪怕本金是300万,卖出200多万,至少有现金流,未来还有机会,但如果这些酒烂在手里,则代表彻底输光。”吴启华说,“如今活下来的想法是比较普遍的,因此造成了近似于价格踩踏的情形。”


“更关键的是,啤酒渠道主要在餐饮、烧烤店、小酒吧、KTV,这些渠道也并未大面积复苏,因此进口啤酒商也非常难受。”他说。


至于部分葡萄酒经销商希望靠进口啤酒取暖的现状,经营进口啤酒多年的吴启华持怀疑态度。他说:进口啤酒的利润很低,除了欧餐酒,葡萄酒的毛利是高于进口啤酒的。其次,进口啤酒的团购市场并不大,相反餐饮渠道很强。毕竟,许多人饮用啤酒还是在餐厅完成的,且自带啤酒的风气并不流行。因此,要做大进口啤酒,则需进驻餐饮渠道,而这与做葡萄酒团购业务的差别较大,存在门槛。拥有餐饮渠道的酒商可以尝试。


董怀成在谈到这些问题时也坦言:进口精酿啤酒的毛利率确实很低,一瓶只挣个几块钱,保质期还很短。必须成规模效应,才可以实现盈利。


葡萄酒商欲借进口啤酒拯救业绩,小心踩雷!|WBO独家


03


小心踩雷


事实上,每当葡萄酒生意不佳时,就有不少酒商希望借进口啤酒之力实现自救。但自救之路却不平坦。


早在2014年,一名上海的进口商就联合华东多家酒商组成联盟,从德国进口同一款入门级啤酒进行销售,结果销量不佳,形成库存,并直接导致牵头的公司破产,负责人黯然离场。


另一名葡萄酒进口商也表明曾进口过啤酒进行销售,但最终却赔了不少钱。还有一家葡萄酒专卖店也曾引入啤酒,结果由于动销缓慢,只有通过购买葡萄酒赠送一瓶啤酒的方式清货。


在谈到此问题时,酒老板连锁创始人马国民介绍:自己经销知名进口啤酒品牌,也直采做自营品牌。做进口啤酒——特别是直采,与进口葡萄酒有颇多不同之处——不仅量大,保质期还短。没有极强终端销售能力的葡萄酒经销商切记要谨慎。


马国民建议:葡萄酒经销商若希望通过进口啤酒补充业绩,可以代理一些成熟啤酒品牌,消费者一般对成熟品牌更为认可。其次,则可在市场上找一些临期的进口啤酒,低价出售。因为许多临期啤酒并非因为品质问题,而是经营问题。


马国民表示:这两类进口啤酒相对好销。但前提还是酒商要有强大的终端直销能力或者二批能力,能够快速出货。这才是关键。


“啤酒品牌很关键,你这个牌子别人不认可,再便宜别人都不会要。”马国民称。如果经销商一定要增加进口啤酒,他认为可以通过一些啤酒品牌经销商拿货,或者去拿临期的,便宜一点,低价去做。但前提是要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很多临期产品,是进口的量太大,而不是这个酒不好销,尽可能避免自己去进口。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