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诺 (Pinot Noir)
在欧洲现存的数千个葡萄品种中,黑皮诺是最优雅的。这里说的优雅仅指酿成的葡萄酒的酒风,因为对葡萄农来说,黑皮诺是一个相当麻烦的品种,体弱多病,要很小心地照顾,对环境更是挑剔,经常水土不服,能成功种植它的地方并不多。黑皮诺优雅又难种,注定要成为让许多人心碎的葡萄。
黑皮诺是历史相当久远的葡萄品种
有人推测罗马时期的农学家 Columellef在公元1世纪所描述的由野生葡萄选育而来的小果串葡萄即是黑皮诺,虽无证据,但也不无可能。本笃会与熙笃会在中世纪所提到的 Noirien或 Morillon其实应该就是黑皮诺。不过,确切的起源时间已经不可考。最早关于 Pinot的文献记载是在14世纪,当时ynos或 Pineau。1375年,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二世( Philippe le Hardi)下令,由布鲁塞尔车队从巴黎运送11桶绝佳的黑皮诺葡萄酒到比利时的布鲁日(Bruges)
黑皮诺取名
取名 Pinot应该跟葡萄的外形有关,黑皮诺的葡萄串小,葡萄粒也较其他品种娇小,而且非常紧密,葡萄粒之间几乎没有空隙。这样的外形和被称为 pomme de pin的小巧松果很接近,可能因此得名。亨利·贾伊尔(Henri Jayer)说:“一颗标准的黑皮诺葡萄只有1克重,一串约有125颗,重量只有125克。
黑皮诺历史悠久,成名也相当早,深受勃艮第公爵的喜爱。在14、15世纪,公爵借强盛的公国之力,将其推广到欧洲各地的宫廷。因担忧所爱的黑皮诺被多产的佳美取代,勃艮第公爵多次发布禁种佳美的禁令,希望以黑皮诺葡萄代之。尽管今日佳美仍存在于勃艮第的葡萄园,但如果不算薄若莱,黑皮诺是生产优质红酒的唯一品种。
黑皮诺的分布
全勃艮第有10,000多公顷的黑皮诺葡萄园,金丘区占了约一半,达6,300公顷,大多位于博恩丘区,最知名的夜丘区内只有约2,800公顷。在夏隆内丘区和马贡内区有3,100多公顷,但主要在夏隆内丘区内,马贡内区仍以佳美为主。至于北部的 Yonne黑皮诺种植面积不到700公顷,大多用来酿造气泡酒。虽然黑皮诺对环境的适应力不强,在原产地勃艮第之外成功种植的例子不多,但因身为名种,而且皮薄、色浅且多酸,也很适合酿造气泡酒,所以分布仍然相当广。
黑皮诺和霞多丽都属早熟型品种,黑皮诺甚至比霞多丽发芽还要早。黑皮诺要种植在比较寒冷的气候区,才可以缓慢地生长,而且在寒冬到来之前就能达到足够的成熟度。即便如此,勃艮第对黑皮诺来说还是过于寒冷,必须种植在条件较佳的向阳坡,并且要降低产量才有可能正常地成熟。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要添加糖分才能让酿成的酒中酒精度达到均衡。
不过,如果种在炎热的地方,黑皮诺又会因为成熟太快而难以保持均衡与细致的风味。在土壤方面,黑皮诺似乎很喜爱勃艮第山坡中段混合着石灰岩块的石灰质黏土地。通常黏土越多,风格越强劲,但也越不细致。不过,在勃艮第以外的地方,黑皮诺似乎在其他土壤中也能生长得相当好。
黑皮诺虽然历史超过千年,但本身并非有竞争力的品种,它不只对环境的适应力差,也容易染病,而且产量必须降到非常低才有可能酿出好酒。黑皮诺与霞多丽、梅洛和雷司令(也称丽丝玲)等产量高仍可保证质量的品种不同,从葡萄农的角度来看,应该是一个很快就会被淘汰的品种。之所以流传至今,应该跟中世纪修道院与勃艮第公爵单独从葡萄酒的质量来衡量黑皮诺的价值有重要的关联。黑皮诺的种植和酿造都特别费神,所以很难酿成价廉物美的酒。
黑皮诺产量影响质量
黑皮诺的树体不太强健,藤蔓也比较细。长成的葡萄果实串小而紧,皮薄,单宁和红色素都不多,多汁少果肉,因脆弱且不通风,很容易感染霜霉病和灰霉病等疾病。黑皮诺对产量非常敏感,只要产量一高,就很难保证质量。勃艮第的法定产区对黑皮诺的产量有特别严格的限制,特级园每公顷只能产3,500升,比霞多丽特级园每公顷4,000升的规定少500升。虽然黑皮诺原本产量就不大,但要低于这样的产量,葡萄农还是必须花很多功夫。另外黑皮诺的成熟空间也比较窄,有许多品种像赤霞珠、梅洛、歌海娜等等,越成熟越能出现圆熟丰美的口感,但过熟的黑皮诺香味会变得浓重粗糙,失去特有的细致变化与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