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你根本学不会鉴别真假酒!
一年一度的酒业盛会——成都糖酒会尘嚣落定,你的成都之行都记住了什么?是会场上穿梭的人流、展会上的那位童颜巨乳还是九眼桥边凌晨的那次邂逅?我知道,印象最深的总之不是那成千上万款在那几天亮相的各式美酒。
(你乐此不疲地逛着展会肯定是在找寻,她今年来了吗?)
这段时间的蓉城,除了夜生活,我想刷爆朋友圈的,应该是各路知名葡萄酒品牌的“亲戚们”:罗曼尼康帝的私生子——康帝王子,拉菲的七大姑八大姨们都一一粉墨登场,五块钱一瓶的赤霞珠,一箱二十块的美乐,你们好,今年又见面了!
各路酒商的集体讨伐,对假酒生产者来说好像不痛不痒,许多人的愤慨,最后都要汇聚成一句话:看,假酒这么多,找我最可靠。假酒图片我就不上了,省得假酒贩子登门拜访,跟我拍桌子大喊:“工商部门都没有说我们贩制假酒,你一个微信号有什么资格说呢?看!我们有进口关单,拉菲XX是我们的注册商标……”好像蛮有道理的,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充当酒圈的执法者。假酒大行其道,你又有何奈何?
好了,跑题了,今天我的感触是,作为消费者,你根本学不会如何鉴别真假酒!记得几年前给某地酒类稽查部门做培训,我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们作为执法者,是否有能力依靠酒标包装信息鉴定一款酒的真假?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洋酒(指的是几大烈酒品牌)我们基本能靠外观来鉴别,但葡萄酒我们实在无能为力”。作为执法者尚如此,谈何消费者?有人经常会问:“有没有一分钟鉴别真假酒的方法?”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没有!所谓什么把酒倒在纸巾上、拿个碗如何如何,加面粉什么什么的这类“餐桌装x鉴定法”都是片面的,总结起来就是三不一没有:不科学、不严谨、不负责任、没有依据,不信?看下面分析:
你可能会说,有食品安全认证的应该就不是假酒了。
第一种类型,也就是最低级别的“假酒”,用香精、色素、酒精勾兑而成的“葡萄酒”。但就算这种类型的酒,它依然可以通过食品卫生审查,获得QS等认证。为什么?酒厂完全可以以预调型酒类的方式勾兑,一小部分的葡萄酒,加上水、红苋菜色素、食用酒精、食用香精。这种类型的葡萄酒如同现在大为流行的预调型鸡尾酒,是完全合法的。
你可能会说,那我们至少能鉴别它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
第二种类型,从国外进口一部分散装酒,在国内进行灌装,这种做法在国内、国外都是完全合法的。但是散装酒进口后缺乏有效监管,按一定比例勾兑水、酒精,或加入国产葡萄汁,你能分辨它是进口还是国产的吗?
你可能会说,我经常喝葡萄酒,是不是葡萄酒原汁我一下子就能喝出来。
第三种类型,进口过来的较低等级原汁灌装到高等级葡萄酒瓶中,或者例如价格较为低廉的智利葡萄酒灌装成波尔多葡萄酒,以次充好。它同样是葡萄酒,你说它是真是假?这个时候你的那套“餐桌鉴定法”还行之有效吗?
你可能会说,酒商能够提供进口关单的就不是假酒吧?
第四种类型,进口商原瓶原装进口,获得关单、卫检后,在国内克隆出一模一样的葡萄酒进行销售。
你可能会说,拉菲这些名庄酒,酒标上会有特殊的防伪技术,总不会有假酒了吧?
第五种类型,不法酒商高价回收拉菲等名庄酒酒瓶,装入价格只有其四分之一的副牌葡萄酒,再以正牌的价格售出,就算是所谓的品酒师也没那么容易品尝出真假吧?
所以很抱歉,你可能不爱听,但作为消费者,你真真切切的无法轻易掌握鉴别真假酒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说是专业知识与经验硬生生的堆积起来的。举个简单的例子,要判断眼前的一瓶葡萄酒是否是波尔多葡萄酒,你首先得掌握其中的一条专业知识,既波尔多的法定葡萄品种,当这瓶葡萄酒酒标上标注了西拉或者黑皮诺时,你才能有能力判断其为假酒。而这样的专业知识就有成百上千条。
纵使是经验丰富的品酒专家也不敢100%肯定一款葡萄酒的真伪,最直白的例子是两三年前,印尼华裔Rudy Kurniawan通过回收而来的旧瓶、自己打印的酒标和独特的假酒调配配方,魔术般地“生产”出了一批稀有的老年份名庄酒,骗过了无数经验丰富的葡萄酒专家,在各大拍卖会上大摇大摆地进行销售,获利数千万美元。
面对鱼龙混杂的中国葡萄酒市场,需要依靠消费者自己来学习、掌握鉴别真假酒,听起来似乎有些讽刺。这难道不是执法部门、葡萄酒行业自己该做的事情吗?现实的情况如此,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到底该如何规避风险,避免喝到假酒呢?首先,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知名的大众品牌葡萄酒作为长期饮用的产品,长期的消费习惯让我们十分了解一款酒的外观、口感等特性。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一个经常一直使用iPhone手机的人一下子便能辨识出那些高仿山寨iPhone,而未使用的人可能在面对高仿山寨机的时候无法一下子辨别出来。第二,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相对可靠的销售渠道,如麦德龙等大型的商超或知名的葡萄酒进口商,这类渠道通常较能保证葡萄酒的来源和品质。
你根本学不会鉴别真假酒,因为真假酒本不该靠你来鉴别。如同你想买一颗钻石,没必要去学习如何鉴别哪个是真钻,哪个是坦桑石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