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葡萄酒行业呈现出可喜的升温态势,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生产技术不断改进,整体质量有了较大提升,生产规模及品牌影响力也逐步扩大。但是,在看到中国葡萄酒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日益提升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中国葡萄酒行业存在的危机,进口葡萄酒总量持续攀升,在消费者心目中已成为高大上的代名词,中国葡萄酒要想真正得到发展,提升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还需找准问题根源。
一、当前中国葡萄酒市场存在的问题
与世界上葡萄酒产业较为发达,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等相比,中国葡萄酒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内葡萄酒市场产品繁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加之在国内市场,葡萄酒质量好坏缺乏统一评判标准,其质量好坏不一定与其包装、价格、产地、品牌等因素完全相符,有些拥有着华丽外表、高昂价格的葡萄酒产品不一定物有所值,有些包装简单、价格相对较低的产品也有可能性价比较高,消费者单凭自己判断购买到的葡萄酒,其价格是否合理、质量是否可靠,确实难以定论。特别是对于初次接触葡萄酒的消费者来说,国内葡萄酒市场种类繁杂,价格体系较乱,更是无从选择。
二、葡萄酒质量分级工作具备开展条件,亟待付诸实施
国家标准GB/T 15037-2006《葡萄酒》对葡萄酒感官品质做了详细分级,分为优级、优良、合格、不合格和劣质品5个等级,并给出了详细的感官分级评价描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葡萄酒企业多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自行分级,名字叫的也是五花八门,让消费者眼花缭乱,难以辨别好坏。因此,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葡萄酒质量分级制度极有必要,从而通过严格的过程监督、品质管理和等级认定,促进企业提高葡萄酒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指导消费者消费,从而达到提升我国葡萄酒行业竞争力的目标。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第二部分第十四条“激发质量创新活力”中提出:建立质量分级制度,倡导优质优价,引导、保护企业质量创新和质量提升的积极性,完善第三方质量评价体系,开展高端品质认证,推动质量评价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满意度”跃升。
三、葡萄酒质量分级工作有望解决存在问题,促进行业发展
在葡萄酒十分风靡的发达国家,葡萄酒的质量等级划分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标准,消费者除了考虑品牌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依据葡萄酒的等级质量进行选购。我国开展葡萄酒质量分级工作后,将为国内消费者理性消费葡萄酒吃下“定心丸”,对于国内消费者的选择将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同时,葡萄酒质量分级工作开展后,将有利于转变葡萄酒生产企业的思维方式,制约短期概念和恶性竞争,激励企业追求更高等级,从而促使企业加大从葡萄酒产区、生产工艺到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实践力度,使我国整个葡萄酒行业稳定有序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产品。
总之,在葡萄酒行业发展过程中,葡萄酒质量分级工作迫在眉睫,亟须相关部门尽快落实开展。该项工作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权威性、复杂性,也是一种自愿性、市场化的服务行为,需要制定严密的工作思路及方案、分级评定流程以及分级后产品的流向和数量控制,建立专家评委库等。葡萄酒质量分级工作开展后,必将改变以往葡萄酒产品只有“合格”和“不合格”概念的现状,将促使国产葡萄酒与国际接轨,对于部分优质葡萄酒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将会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