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唐朝王翰的诗穿越千年,凝结成微醺的灵气。
葡萄酒,是藏在酒杯里的一段段鲜活历史。文人墨客曲水流觞,感物抒怀;帝王将相气吞山河,对酒当歌。
推杯换盏间,酒香浸透笔墨,有“天之美禄”之称的葡萄酒当然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故事。
在距今约7500年至9000年的贾湖文化遗址上,考古学家就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坊,但中国真正有史可查的葡萄酒饮酒文化,其实出现在汉代。
汉朝“一带一路”交流大使
大臣们在“暴脾气”汉武帝面前经常发抖,其中,抖得最厉害的大概就是张骞了。
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不仅被困匈奴数十年,还差点搭上小命,好不容易才将葡萄等各种好物带回中原,实现中西葡萄酒文化的首次融合。
此时,葡萄酒可是稀有品,只有少数的达官显贵才享用得起。
“太宗牌”葡萄酒,够硬核
真正的硬核玩家,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比如唐太宗。
他在征讨高昌(今吐鲁番)并获得胜利后,尝到了一个用新葡萄品种酿制的酒,觉得风味不同一般,打定主意亲手酿造。
退朝后,太宗变身酿酒师,当起了“斜杠皇帝”。他先后酿出8种不同成色的葡萄酒,竟生出“芳辛酷烈,味兼缇盎”的美妙感觉,还邀请大臣们品尝。
唐太宗成功化身为“皇牌活广告”,天下纷纷对此作出响应。葡萄酒的酿造开始出现大规模工业化的雏形,葡萄酒不再只是达官显贵的专享,“太宗牌”葡萄酒也飞入寻常百姓家。
“国民饮品”,爱它就要拥有它
到了元朝,葡萄酒第一次成为“国饮”,地位扶摇直上。若非人手都有葡萄酒,怎能称之为“国饮”?
元朝时期的统治阶级对葡萄酒非常重视,官方不仅大力为葡萄酒打广告,还身体力行地为葡萄酒的酿造栽培做示范。不光技术辅导,还有政策鼓励,元朝政府允许民间自酿葡萄酒,且家酿葡萄酒不必纳税。
在官方实在又真诚的推广下,葡萄酒业和酒文化在元代达到鼎盛。
明朝“养生达人”,真情推荐
在明朝,葡萄酒在著名医书亮相,这离不开李时珍的医术高深与文采斐然。
《本草纲目》中记载,葡萄酒可以“暖腰肾,驻颜色,耐寒......”这些强调葡萄酒医疗保健的功效,已被现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所证明,李时珍医术不仅高明还很前卫呀!
而另一段对葡萄酒酿制方法的详尽描述,则处处透漏着一个“吃货”的文采:
“取葡萄数十斤,同大曲酿酢,取入甑蒸之,以器承其滴露,红色可爱”。快来瞧瞧这个“红色可爱”的小“滴露”,试问谁能忍住不去尝尝呢?!
史上著名法国酒庄投资人
康熙皇帝最开始对葡萄酒的兴趣并不大,结果却变成了“真香精”。他对葡萄酒的爱,是从“葡萄酒,保健养生,了解一下”开始。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皇太子举止疯癫,另一位皇子又不幸早逝,可怜的康熙伤心的大病一场。
眼看着皇帝龙体抱恙,当时好几位传教士都进言说:“葡萄酒乃是大补之物。”康熙也不再固执己见,下令让地方官进呈,好歹要试一试。康熙饮后果然身体渐佳,之后每天都会喝上好几杯,秒变“真香精”,甚至后来投资了法国酒庄。
在古代,葡萄酒金贵又可爱,引得众人心痒难耐纷纷种草,“粉丝团”可谓是浩浩荡荡,但有关葡萄酒的故事,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