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从考古资料看,一般认为在公元前2800—23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已出现了酒,此时期出土黑陶制作的酒器——尊、斝〔jia贾〕、杯多种。
而说起中国葡萄酒的历史,有人总结为“丝绸之路八千里,葡萄美酒三千年”。这句话指的是中国葡萄酒起于三千年前的周商时期,源于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国家,但这观点正确吗?
中国最早关于“葡萄”的文字记载来自《诗经》,但里面说的是野葡萄,“六月食郁薁”,“薁”就是野葡萄。正如煎鸡蛋和鸡蛋不是一回事,有葡萄并不意味有葡萄酒。根据史料记载,葡萄酒最早大约出现在汉朝。
汉朝:
张骞引入葡萄酒?不一定!
在中国古代,葡萄的名字还真是多,有 “葡桃”、“蒲桃”、“蒲陶”、“蒲萄”等,就是不叫“葡萄”。葡萄酒也被称为“蒲陶酒”。葡萄酒最早出现在汉朝,大多数人认为是张骞出使西域,将“蒲陶酒”引入中国,其实还真不一定是。
根据《史记· 大宛列传》 的记载衍生的“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张骞出使西域,即使有将葡萄这一品种引入中原,但并不一定引入了葡萄酒。虽然张骞曾经和汉武帝提及葡萄酒,但是他与汉武帝的兴趣显然更多是集中在大宛的“天马”上,葡萄的种植只不过是想显示天朝的应有尽有的富饶罢了,其实说白了就是炫富嘛。
唐朝:
出现正宗自产“葡桃酒”
汉代时期,中原就开始了“葡桃”的种植,但“葡桃酒”的酿造方法仍未传入中原。葡萄酒是皇宫贵族才能享用的西域贡品。平民老百姓最多只是知道葡萄长什么样,哪见过什么“葡桃酒”。但是,这种情况到了唐朝终于发生改变。
有趣的是,中国葡萄酒的酿造方法竟来自一场战争的胜利。公元640年,唐太宗发动了对高昌国(今吐鲁番)进攻,三两下就打趴了高昌国,顺带拿到了马奶葡萄种和葡萄酒的酿造方法。
唐太宗是个葡萄酒爱好者,也是一个大方的君王。他不仅自己做起了葡萄酒的酿造户,还将葡萄种子和酿造方法传到民间,带动平民老百姓做起了葡萄的种植和酿造。本来葡萄和葡萄酒在当时就是稀罕货,现在皇帝亲自卖力地推广葡萄酒,官僚百姓怎么会不积极响应!就此,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方法飞快地传入平民百姓家。
唐代柳宗元所撰的《龙城录》有记载:“魏左相能治酒,有名曰醹渌翠涛,常以大金罂内贮盛,十年饮不败,其味即世所未有。”醹渌”正是一种绿酒,但这种绿酒需用独特的方法酿制。唐太宗重臣魏徵是酿葡萄酒的好手,特别是他酿造的绿酒,据说能放置十年都不会变,味道也是世界少有的美妙。
魏徵
但很可惜的是,随着他的逝世,他独特的酿造技术也跟着失传了。唐太宗也是很喜欢这种酒,在魏徵过世后,还曾经试着酿出一模一样的,但悲催地失败了。有葡萄树,却酿不出绿酒。作为葡萄酒资深爱好者,太宗知道这个结果时,内心想必是崩溃的。
元朝:
酿葡萄酒可发家致富
中国古代葡萄酒发展的辉煌时期在唐朝,元朝到达到顶峰。在元朝,葡萄酒不仅走入千家万户,还出现了葡萄酒行业。许多酒户还靠卖葡萄酒发家致富,变成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小颠峰,真是一片大好风光。
但随着朝代迭起,元朝之后,中国葡萄酒的发展之路总体上较为曲折,甚至还出现发展的断层。大多人都知道,中国近代葡萄酒的开端始于1892年,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的先驱张弼士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但从1892年起的前200年,中国葡萄酒历史经历了一个空窗期。这个文化的断层不免使得中国在世界葡萄酒历史上落后于人。
中国地大物博,既种得了好葡萄,又酿得了好葡萄酒,只是缺发展的好时代。所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葡萄酒发展得非常快,不仅成为世界上葡萄酒消费潜力最大的国家,还走出国门,登上世界葡萄酒的舞台。
中国葡萄酒走出国门,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像从近代走来的中国品牌张裕葡萄酒,就已经在世界葡萄酒品牌的行列之中,在国际上获得了不少葡萄酒大咖和专家媒体的点赞。所以,我们如果总是以为外国月亮别样圆,就很容易失去欣赏国内圆月的好时光。好的东西需要人认可,优秀的文化需要有人传承。
从舶来品到正宗自产,中国葡萄酒走过了一段很长的曲折路程,放眼将来,中国葡萄酒会取得更大的成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